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女性,她從一位才人,一步步走上皇帝寶座,靠的是出色的權謀和殺伐果斷的決心。
與她有關的電視劇、電影很多,它們著重塑造一位心狠手辣的「強人」形象,卻很少再現這位女皇溫柔文藝的一面。
武則天精通音律、書法,水平也都堪稱一流,她創造的「飛白書」靈動瀟灑,除了她沒人能寫到位,因此也漸漸失傳了。
她不僅繼承了李唐的江山,也繼承了崇文館中數以萬計的名家真跡。與李世民、李治相同,她也酷愛王羲之書法,重用善書者。
她在位期間,王羲之后代王方慶將家藏的「瑯琊王氏」一門書跡總計十卷獻上,武則天如獲至寶,命人將它們妥善保存,并臨摹拓刻,這就是《萬歲通天帖》的由來。
後來,原帖被毀,幸虧武則天這些臨本的存在,使得我們今天還能領略到王家書法的風采。武則天不僅學習王羲之,對虞世南、鐘紹京等人墨跡也有涉獵。
她酷愛抄經,曾經自己寫好的母本交給宮廷抄經生臨摹,其中劉弘珪、程待賓是水平最高的兩位。武則天在位期間為了積累功德、宣揚教化,掀起了建寺開窟、抄經譯典的運動。
敦煌莫高窟在這段時期迎來了建設的黃金期,建筑的規模、佛像雕塑、和繪畫數量激增,源源不斷的手抄經文被送到藏經洞中。
由于直到1900年時,藏經洞才被發現,所以這些手抄本經文保存極為完好。在甘肅省高台縣博物館,至今珍藏著武則天手抄本佛經。
此作保存完整、字字不缺,書法水平極高,寫于咸亨三年(672年),距今已有1350多年歷史。全卷縱26.2厘米、橫630厘米,總計5200余字,字徑約1.5厘米。
有專家指出,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手抄本小楷經文,其價值無法估量,是名副其實的「無價之寶」。
寫經體小楷與鐘繇高古質樸的風格不同,也有別于王獻之遒勁挺拔,而是兼容兩者,并多出了禪宗的莊嚴超塵之氣。
官方抄經生代表著這種小楷的最高水平,他們經過專業訓練,對二王、鐘繇、虞世南、褚遂良、鐘紹京等人作品學得非常透徹,再加上有武則天手抄本作為參照,因此書藝絕頂。
這件作品用筆豐富多變,順鋒而入,入紙后有提按、衄挫、絞轉、調鋒等動作,一絲不茍、沉著到位,起收回送,筆筆到位。
方折、圓轉處理出自天然。
結字平中有欹、正中有險,穿插避讓,婀娜多姿。法度豐富、用筆精工到位,頗有《靈飛經》風采。
這部小楷用筆、結體深諳古法、細致入微,是我們學習小楷的上佳字帖,每個字都值得好好臨摹上千遍。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