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李建成被殺留下五個兒子,尉遲恭問李世民說:「秦王,太子和齊王的兒子該如何處置?」李世民滿臉殺氣說:「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于是,李世民一聲令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家人都被刀斧手推了出去。
一時間,求饒聲、怒罵聲不絕于耳,但片刻之后,一切又都歸于了平靜,行刑者前來向李世民匯報:「秦王殿下,太子與齊王等人均已伏法。」
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后,李世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壓在心中的一塊巨石終于被搬走了一般,他的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微笑,但是旋即,他的心中又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悲傷,兩行淚水默默地流了下來。
當李世民在玄武門下誅殺兄弟骨肉之時,他們的父親唐太祖李淵正在海池上悠然自得地劃著船,在泛著漣漪的水波之上,靜靜地享受著生活的美好和安逸。
所以,當身上猶帶著血跡的尉遲恭前來向他問安時,李淵的腦海中是懵懵的,他是設想過在他的兒子們中間可能會發生爭斗,但卻怎麼也想不到這場爭斗竟會是如此慘烈。
李淵有些不太確信地問道:「你說,是秦王親口下命令殺死太子和齊王嗎?連他們的兒子都沒有放過?」
尉遲恭泰然答道:「正是如此,斬草必須要除根,皇上,秦王做錯了嗎?」「錯了嗎?「李淵喃喃地自問道,他只覺得此刻的自己如鯁在喉,再也說不出一句話,只是清楚地記得,在很多年以前,他有三個兒子,他們是那樣的相親相愛,特別是他的二兒子李世民,是那麼地謙和有禮。李淵的心中有些恍惚了,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李世民變了?而又是發生了什麼,讓他竟能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呢?毫無疑問,在李淵的眾多子女中,二兒子李世民是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他自小便很聰明,而且非常擅長思索,總是能在一些事情上提出頗有遠見的想法,深得李淵喜愛。不僅如此,李世民還非常能吃苦,當大哥李建成因為身體原因不能隨同父親外出征戰之時,他便主動提出要替兄長為父分憂,小小年紀便跟隨著父親李淵南征北戰。
俗話說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跟隨父親外出的日子是非常艱苦的,甚至有時還會面臨著生死危機,但是李世民對此卻并不以為意,反倒是樂在其中,因為與平淡如水的日子相比,他更向往精彩刺激的人生。或許就是因為這份獨一無二的歷練,讓李世民在幾個兄弟之中成為最是驍勇善戰的那一個。無論是在雁門出妙計幫隋煬帝解圍,還是在晉陽鼓動李淵起兵反隋,在創建大唐的道路上,李世民都憑借出眾的實力與卓越的謀略立下了汗馬功勞。618年,隋恭帝楊侑禪位于李淵,李淵改國號為唐,他自己便是唐太祖。
按照長幼次序,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績,李淵還特別加授他為雍州牧。此時,大唐雖已建立,但四海形勢依舊嚴峻,為盡快統一國土,秦王李世民再度請纓出戰。在此后的幾年中,秦王李世民率領著唐朝的軍隊征戰四方,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將此前四分五裂的領土盡數劃入大唐的版圖之內。而在這個過程中,李世民的領袖才能也愈加明顯,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紛紛投入到他的賬下,這使得他在朝野之中的實力和影響力都愈加雄厚。而與之對比的是,太子李建成長年居于宮中,雖說是中規中矩,但卻在秦王李世民的映襯之下,顯得是那麼的暗淡無光。
人性就是這樣,當身份與權勢不成正比的時候,人心便會發生變化,而此時手握軍權的李世民便是如此。所以,當他身邊的人勸說他要爭奪皇位之時,一向敬兄愛弟的他居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而幾乎是與此同時,身居長安的太子李建成也似乎是預感到危險的到來,于是他主動聯絡齊王李元吉,籌謀著如何才能削弱李世民的權力。
當李世民得知太子和齊王的陰謀以后,內心里僅存的一絲不忍也早已蕩然無存,遂狠下心來,于626年發動了玄武門事變,率領眾人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當下屬們追問他是否要一并殺掉太子和齊王的兒子們時,李世民滿臉殺氣地說道:「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玄武門之變讓李淵深刻地意識到了李世民的變化,他知道眼前的李世民早已是一條意欲騰空而起的飛龍,任何人都無法阻攔他一往無前的決心。
兩個月以后,李淵主動傳位給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在唐太宗的英明決策之下,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