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初期最為出名的攝政王多爾袞,有兵有權,在皇太極去世之后,若他想要爭一爭皇位,成功率極高。
但多爾袞卻扶持了年幼的福臨即位,他究竟為何不爭這個皇位,難不成真的是因為對福臨的母親,後來的孝莊太后情根深種嗎?
皇位的爭奪大都是要見血犧牲的,為了情愛而放棄不過是一種借口。實際上多爾袞沒有登上皇位的根本原因,是他從頭到尾就不能爭奪這個皇位,此事還要從多爾袞的出身開始說起。
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娶的第四位大妃生下的兒子,在努爾哈赤的孩子之中,排行十四。
年幼時,多爾袞就展現出了自己的聰穎才智,且異常勇猛,滿清入關之前,男子都爭當勇士,多爾袞的種種作為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歡,暗中動了心思將他立為自己的繼承人。
但當時的后金,用的是八旗議政制度,即便努爾哈赤是汗王,也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就決定繼任的汗王是誰,而是需要和八旗子弟商議。
多爾袞的母親出身于烏拉那拉部落,雖她備受努爾哈赤喜愛,但這份喜愛并不能給她的兒子帶來更大的勢力。
當時在八旗之中威望最高的,是葉赫那拉氏所生的皇八子皇太極。他的外祖家實力雄厚,享有威望,他自己同樣是滿清出名的勇士,實打實地握著兵權。
在努爾哈赤離世之時,曾經留下了旨意,立多爾袞為汗王。
但在絕對的權力面前,那道旨意,也沒有什麼分量。最終皇太極成功登上汗王的位置,賜多爾袞母親殉葬。但對于同父異母的弟弟,皇太極并未下殺手,不僅留下了他們的性命,還以禮相待,待之寬和。
經歷了一場皇權的爭斗,多爾袞看清了一個事實,只有掌握了實權,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
他的母親就是因為手中無兵權,沒有自己的勢力,才最終以命相求,換來了他們活命的機會。
自那之后,多爾袞便開始有意扶植自己的勢力,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榮登寶座,完成他母親的心愿。
經歷種種,在多爾袞的心中,對權力的渴望遠遠超過情情【愛☆愛】。說他是因為對孝莊的感情而放棄皇位,根本就說不通。
在多爾袞培植自己勢力的同時,滿清也在不斷向外擴張,與大明之間的爭奪也逐漸占據了上風。這種時候多爾袞要是想跟皇太極硬碰硬,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皇太極的身后存在著一支最強的勢力,那就是蒙古部落對他的鼎力相助。他的原配妻子哲哲,就是蒙古部落的公主。
滿蒙聯姻由來已久,這對于兩者而言是雙贏的合作,但是哲哲并未成功生下皇子,蒙古又送了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進宮。
布木布泰就是未來的孝莊太后,只不過此時的她入宮受封莊妃之后,并未如愿得到皇太極的寵愛。反而后她一步進宮的姐姐海蘭珠,成為了皇太極的心頭愛。
多爾袞在培植自己勢力之時,皇太極的后宮也接連有喜事傳來,海蘭珠和布木布泰先后生下皇子,讓蒙古一時間風頭無兩。
只是誰也沒想到海蘭珠的孩子會夭折,她也因為兒子早殤而日日悲痛,不久后便離世。
愛子與愛妻接連去世,對皇太極也是個不小的打擊,在海蘭珠去世一年之后,皇太極也突然因病崩逝。
一時間整個朝野亂做了一團,尤其皇太極并未立太子,各方勢力爭執不下,究竟推誰坐皇位成了一個難題。
蟄伏了許久的多爾袞終于等到了爭奪皇位的機會,此時的他背后有著雄厚的兵力和實力,有信心也有能力去爭奪這至高無上的位置,可為何此時的他還是落敗了呢?
在整個朝野陷入悲痛與混亂之時,多爾袞只覺自己的機會來了。
當年他年輕,背后沒有權勢,也沒有功績。可現在的他卻早已不復當年,皇太極在世之時,他能力出眾,多次建功立業,已經有了功高蓋主的嫌疑。
只可惜未等皇太極追究,他便暴斃去世了,這正好合了多爾袞的心意,如今的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似乎這個皇位已經成為了他的囊中之物。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時權勢滔天,最適合坐這至高無上位置的人,除了多爾袞,便是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
這二人的出身都并不算高貴,尤其豪格的母親只不過是個婢女,出身低微注定了他想上位,道阻且長,但豪格的背后卻是彪悍的正藍旗部隊。
單從兵力上講,足夠與多爾袞身后的正白旗部隊相抗衡。
多爾袞的前路也并非就是一帆風順的,他雖然出身比豪格好上很多,是大妃所生。但皇太極膝下有兒子,他這個做弟弟的,越過這些侄子去坐皇帝,也于理不合。
朝堂之上也有不少人對多爾袞本人存在著巨大的意見,是堅決反對多爾袞登基的,這也是多爾袞上位的難點之一。二人都有難以突破的阻礙,為了奪位,已經明里暗里爭奪過很多次了。
參與爭權奪勢之人,心里都跟明鏡似的,這二位不論是誰最終得到了皇位,另一方必然會帶著自己的兵馬造反。
這樣兩股旗鼓相當的勢力,若真的打起來,將會重挫滿清的銳氣,當時大明已經快要窮途末路,若此時滿清后方自己打起來了,對于大明而言,不失為一個起兵反攻的好機會。
到那時,從努爾哈赤以來,滿蒙八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無論如何八旗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這個結局,所以絕不允許自己內部先亂起來。
若是在這二人之中挑選,必要起紛爭的話,皇太極又不是只有豪格一個兒子,何不將目光放到其他皇子身上,或許能夠達到平衡。而布木布泰所生的皇九子福臨,似乎就是那個最佳人選。
此時的福臨年幼,想要登上皇位也絕非簡單的事,他究竟是怎麼被推上皇位的,孝莊又在背后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登基對于實力強大的蒙古而言都不是最佳的人選,因為這二人的母家都與蒙古毫無干系。
蒙古想要推舉的皇子,自然就是布木布泰所生的,有蒙古血統的福臨。
他若登基,那麼滿蒙之間的關系將會一如既往的牢固,所以從一開始莊妃的背后就有蒙古的鼎力支持。
光有蒙古的支持還不夠,在多爾袞和豪格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莊妃找上了索尼,皇太極去世之后,正黃旗一直是索尼代旗主一職。
但從兵力來說,索尼代表的正黃旗可能比不上豪格和多爾袞,但這些都是皇太極的親信,如果能夠獲得他們的信任與支持,將會大有裨益。
在這件事情上,莊妃格外冷靜,她沒有以妃子的身份自居,反而以母親的形象跪倒在索尼面前,哭訴「九阿哥年幼,是汗王的親生兒子,也是滿蒙聯姻留下的尊貴血脈,求您護他周全。」
看似是在尋求庇佑,實則將福臨這個選項,以及他的優勢盡數說給了索尼聽,也給索尼提了個醒,他們不一定非要在多爾袞和豪格之間做選擇,福臨或許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除了滿蒙之外,莊妃的身后還有另外一股勢力,也是支持福臨的,那就是這些受降的漢臣們。
當年皇太極還在世之時,俘虜了明朝重臣洪承疇,洪承疇寧死不降,讓皇太極這個惜才的人十分難辦。
最后還是莊妃前往,借用一杯酒勸降了洪承疇,莊妃在勸慰他時,曾經提到,「先生是想為黎明百姓做事,如今后金濟世安民,正在做著明朝未完成的事業,先生何不加入,為何非要尋死。」
正是莊妃的勸慰,讓洪承疇想通了自己為官究竟是為了什麼,才放下仇恨,選擇臣服。
他們這些臣服的漢臣們,需要一個人庇佑,有皇子的莊妃顯然是最合適的人選,這些漢臣,便也順勢成為了日后福臨登基的一大推手。
如此一來,莊妃為兒子鋪的路十分平坦,多爾袞想要爭奪,一礙于身份,自己只是皇太極的弟弟,按照禮法自己根本沒有繼承權,二來,福臨背后如此多的勢力推動,他手下雖兵強馬壯,但想正面爭奪,贏面不大。
最終多爾袞只能屈居于攝政王之位,在新帝年幼之時,輔佐政事。雖離皇位還是差了一步,但他這個攝政王做得,也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至于多爾袞和孝莊之間究竟有沒有私情,史料中并未有過詳細記載,只有在只言片語中提到了二人之間可能存在些曖昧關系。
但這種曖昧關系,如果擺在皇權面前,根本就不夠看,多爾袞這種一路爭權奪利過來的,怎麼可能為了兒女私情,輕易放棄自己一直求之不得的位置。
他沒能坐上皇位,就是因為自己根本沒有正當理由,也無法正面爭奪這一皇位罷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