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盜墓賊不識貨,才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寶貝!」一座楚國大墓被盜,墓墻被炸壞一個大洞,墓室內的文物被清掃一空。但專家在挖掘后,突然感嘆盜墓賊不識貨。1997年8月深夜,幾個人影鬼鬼祟祟在荊州秦家山的農田上活動。他們掏出洛陽鏟在地上探索,隨后,將雷管扔進了打好的空洞里。很快,地下傳來一聲炸響,還沒等火藥味兒散盡,幾個人就接連爬進了地穴中……
這種深夜傳來的爆炸聲,在荊州大地上并不少見,作為著名的荊楚文化地域,當地百姓們都知道,這茫茫的大地之下,埋藏著一層又一層的文化遺跡。而秦家山就有三座大墓,傳說還是楚國的貴族墓。樹大招風,摸金校尉就成了這片土地的常客。
半夜里的炸響,驚醒了幾百米以外的村里人,但盜墓賊向來兇殘,村里人還是忍住了半夜出門探看的沖動。第二天,村民陳建山一早出門查看,果然,在一片菜地里看見了一堆蓬松的新土,陳建山大著膽子趴在洞口一看,頓時被潮氣和淡淡的炸藥味熏了一下!陳建山立刻向村里報告,秦家山招來盜墓賊的消息一級級上傳,很快,當地的文物部門趕來了。
一到現場,專家們就道一聲不好。洞口四周都是混亂的腳印,四處還扔著繩索、鐵鍬等,而豁然敞開的大洞,更是證明,這群盜墓賊已經得手了!在請示后,工作人員對這座墓地進行了搶救式的挖掘。經過一個多月的大揭頂式的發掘,秦家山二號墓完整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但被盜竊一空的古墓,還是讓專家們再三惋惜。這些盜墓賊用炸藥炸穿了槨室偏東南的墻壁,已把墓穴中的文物一掃而空,墓室內只留下了一些被墓磚砸碎的一些碎陶片、器型不大的青銅器和漆木器的碎片……太可惜了!也許有人問,既然早知道秦家山有有價值的古墓,為什麼考古隊不出手呢?其實,這還要從國內考古原則說起。
如今發掘的古墓,要麼是因為施工、塌陷等原因被迫的搶救性發掘,要麼是被盜墓賊偷盜后才開挖,而這麼做就是因為考古界對挖掘定陵時所犯下的錯誤痛定思痛,定下了不主動挖掘古代陵墓的原則。1987年,《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通知》印發,其中明確規定:「對不妨礙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遺址,在當前出土文物保護技術還沒有完全過關的情況下,一般不進行發掘。」而如今,這座古墓已經被盜,為了保護文物,考古隊才揭開了這座千年大墓。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專家們小心地在槨室內搜尋,但一槨三棺的內棺蓋板被一點點地掀開后,專家們看到棺內除了一層淤泥外,已一無所有。
從痕跡看,這座古墓在此次被盜之前,就已有盜墓高手「光臨」。期望落空后,專家們只能依照慣用程序對古墓進行最后清理。
就在這時,一個考古人員在清理墓主人頭部淤泥時,忽然看到了一張「面膜」。他小心提取出來看,竟然發現了五官,隱隱約約還有胡子!
「發現了文物」!隨著這一聲驚呼,專家們紛紛圍了上來。經過一番清理,專家發現這是一塊玉,玉片上還有人工雕琢的紋飾。經過清洗、拼接,這玉面的本來面目顯露出來,兩塊玉片本來應該是完整的一件人面形狀的玉面具,考古上稱之為玉覆面。玉覆面其實就是一種面罩或面具。其材質有漆器、琥珀、木質、陶質、絲質、玉質,其中當屬玉質最佳。「幸虧這盜墓賊不識貨,才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件珍貴的寶貝!」就連見多識廣的專家們都忍不住夸贊的玉覆面,到底是什麼寶貝呢?原來,這一張玉覆面長20厘米,寬13.9厘米,厚0.
23厘米,與一般很常見碎玉拼接不同,這件玉覆面通體由一整塊墨綠色的玉料精心雕琢而成。
玉覆面的五官比例協調,還在頭髮、眉毛和胡須等部位以陰刻手法雕刻出花紋,線條較為流暢圓潤,有很高的的藝術價值!在玉覆面的四周,開鑿著8個小圓孔。
在考古人員的搜尋下,果然在墓主人頭兩旁發現了吉兩件玉璜、兩件玉佩和一件玉笄,與玉覆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組合。這樣的一套精美的玉覆面,對于我們研究古代的葬俗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人好玉,這種千百萬年前形成的美麗石頭,也被中國人賦予了很多意義,美玉更是有辟邪、防腐、祝福的作用,口含玉蟬、下佩玉塞,也成了中國的一種獨特葬俗。 如今,這塊玉覆面被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收藏在荊州博物館。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