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梁思成與兒媳周如枚還有孫子的合影,此時林徽因已經去世5年了。
1960年,在北京的一個清晨,梁思成家的客廳里擺放著一張剛剛擦拭過的大理石圓桌。梁思成,這位年近六旬的建筑大師,穿著他標志性的西裝,坐在桌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不僅是歲月帶來的沉穩,更有對即將到來的合影充滿期待的光芒。梁家的客廳布置得雅致而簡潔,墻上掛著幾幅水墨畫,顯得古樸而有格調。窗外的陽光透過薄紗窗簾,灑在室內,給略顯沉悶的空間帶來了幾分生氣。周如枚,梁思成的兒媳,這天穿著一件設計簡潔的旗袍,顯得格外美麗。她的美不僅僅在于容貌,更在于她那從容不迫、溫婉知性的氣質。坐在梁思成旁邊,她的美貌和氣質與梁思成的沉穩和智慧形成了一種特別的和諧。
就在相機的快門即將按下的那一刻,梁思成輕聲對周如枚說:「你今天真是光彩照人。」周如枚微微一笑,她的笑容中有著對這個家的深深熱愛和對梁思成的敬重。攝影師調整了一下角度,然后說:「好,一二三,微笑!」快門的聲音響起,定格了這個溫馨的瞬間。在攝影師的引導下,梁思成的孫子稚嫩地扭動著身子,試圖在周如枚的膝蓋上找到一個舒適的姿勢。孩子的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每一個細微的動靜都似乎在引發他的新奇探索。周如枚溫柔地撫摸著孩子的后背,她低頭對孩子耳語:「乖,看鏡頭,微笑。」梁思成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揚。客廳里的氣氛因為孩子的歡笑而變得輕松愉悅。攝影師調整了幾次鏡頭,捕捉到了這個家庭溫馨和諧的瞬間。相機的快門聲響起,定格了這個美好的時刻。照片拍攝結束后,梁思成緩緩起身,走向窗邊。他透過玻璃窗,望向遠方。外面的景色在他眼中變得模糊,他的思緒已飄向了過往。林徽因,他的愛人,雖然已經離世五年,但她的影子似乎從未遠離。
梁思成記得,林徽因曾經對周如枚贊賞有加,她說:「她是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孩子。」這句話在梁思成心中,重若千鈞。轉過身,梁思成的目光再次落在周如枚和孫子的身上。他看著周如枚,眼中閃爍著感激和敬意。他輕聲說:「如枚,感謝你為這個家所做的一切。」周如枚抬頭,微笑著回應:「這是我應該做的,您太客氣了。」
這個家,因為周如枚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完整。她不僅是家中的溫柔守候者,更是梁思成在風雨中堅強的依靠。在她的理解和支持下,這個家得以在風雨中保持溫暖和光明。然而,外界對于周如枚的評價卻頗為復雜。有人贊賞她的美貌和才華,也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流言蜚語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甚至有人指責說:「林徽因畢生最大的敗筆,就是選了周如枚這個兒媳婦!」這樣尖銳的評論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一天,梁思成在茶室與友人相聚。談笑間,話題轉向了周如枚。一位友人不無擔憂地說:「思成,你知道外界對于如枚的議論吧?」梁思成點了點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重。
他緩緩地說:「我知道,但我更知道,如枚對這個家的貢獻是無人能比的。外界的議論,并不能改變我對她的看法。」梁思成的話語雖然平靜,但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堅定和決斷。時間就這樣流逝,梁思成的家依舊溫馨如初。外界的風風雨雨似乎并未影響到這個家的和諧。梁思成知道,家,永遠是他最堅強的后盾。無論外界如何評說,他都會堅守這個家,與家人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歲月在流轉,但有些情感永遠不會改變。在梁思成的心中,家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切。這份對家的深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愈加珍貴。
在這個家中,每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共同編織著屬于這個家的故事,一篇溫暖而真實的章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