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整個古代史,「岳家軍」絕對是一支非常忠誠且戰斗力十分強悍的軍隊,領導他們的正是兩宋更替時的名將岳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麼一支忠誠厲害的軍隊,他們最后為何沒去刑場救岳飛呢?
原來與當時的監斬官有很大關系,此人居然還是楊家將之后,那他是誰?
提起岳飛許多人都不禁感慨,如此將近完美的一個人物,最后居然被奸臣陷害落得如此下場。
岳飛不僅武藝非常高強,而且還精通用兵之道,指揮軍隊能力非常不錯。
此外岳飛還絕對忠誠,二心肯定是沒有的。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憑借作品《出師表》而感動了無數人,大家都紛紛稱贊,他本來有接替劉禪的能力,但他卻沒有選擇這麼做,實在是太忠誠了。
岳飛也同樣是如此,他的忠誠的確非常感人。
當然大家對岳飛除了夸贊,同時還有各種惋惜,但也有人覺得他完全是因為自己而死,怪不得他人,其實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不是太多。
康王趙構登基稱帝后,他揚言要把自己的父親和大哥都接回來,這也就是所謂的「迎二圣回朝」。
一看皇帝這麼說,那「主戰派」的成員也將「迎二圣回朝」當成了自己的口號,當時大家都是這麼說,迎合皇帝的想法嘛。
但讓許多人都沒想到的是,「迎二圣回朝」竟是趙構的謊言,他之所以這麼說,就是為了迎合大家的想法。
當時北宋剛剛滅亡,大家的想法肯定是打敗金人收復故土,要是趙構不按照大家想的這麼做,那估計就會有許多人站出來反對他。
也正是因為自己在外辦事,而且當時他還是河北兵馬大元帥,所以大家讓他當了這個皇帝。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皇位,趙構可謂是既驚又喜,好像天上掉了肉餡餅似的。
所以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突然當了皇帝,還會真心實意地想「迎二昏回朝」嗎?如果是我們現代的親情,大家可能會心動,但帝王家可是非常無情的。
所謂的「二昏」一個是趙構的親爹,一個他的同父異母大哥。但對于趙構來說,他們就是自己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真能把他們迎接回來,那皇位該由誰來坐呢?
于情于理應該是宋徽宗,畢竟他是兩個孩子的親爹,有絕對的話語權。
當然宋徽宗大機率應該是不想當皇帝了,這種情況下就剩趙構和他哥哥宋欽宗了。
這兩兄弟不是一個母親生的,親情雖然有但不多,于情于理,趙構應該將位置讓給宋欽宗,畢竟人家是大哥。
如果趙構不讓位,大家可能會對他指指點點,不讓位你把他們迎回來干什麼,所以就會有許多人說他不忠不孝。
面對這好不容易掉下來的皇位,千年難遇的美事啊,人家趙構自然不想拱手相讓,即便是親爹和半親的大哥也不行,皇位面前沒有親情可言。
所以趙構口中的「迎二圣回朝」,只不過是一個順應潮流的口號罷了。等幾年過去后,隨著大家安頓下來,已經慢慢習慣了現在的生活,回去的想法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等到了那時候,就是停戰與金人講和的好時候。
不過趙構剛開始執政的時候,岳飛作為「主戰派」的一員還是非常吃香的。在「中興四將」之一張俊的推薦下,岳飛還見了一次趙構。
趙構對岳飛的能力也是非常欣賞,但這次見面,岳飛絲毫沒領略到趙構的想法,其實那時候趙構就不太想繼續打仗了。
但岳飛那時候只想著趕緊打敗金人收復故土,如果可以的話,說不定還能順帶著把「二昏」迎回來。
隨著趙構想法的改變,岳飛這麼想也就越來越危險了。
而且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岳飛不僅這麼想,而且做得還不錯。
岳飛那時在河南境內曾多次大敗金軍,沒過多久他們就能收復河南全境了,但就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南宋的撤退令下來了。
也正是因為這一撤,岳飛他們十年所做的努力全部功虧一簣。
其實從這時起,趙構就已經對岳飛非常不滿了。
金國那時候雖然說挺強,但常年的戰爭也是慢慢拖垮了他們,所以金國那邊有人提出了講和。
一聽金國主動講和了,南宋這邊也是興奮不已,所以他們開開心心地同意了。
金國提出的講和條件有一個是必須得殺掉岳飛,要不然一切白談。
面對金人提出的這個要求,趙構可是太高興了。要是金人不說,他這個想法還可能沒有那麼強烈,既然說了南宋這邊就開始尋找岳飛的罪名。
但岳飛一生清清白白,要說最有問題的,估計就是「迎二圣回朝」,但這個也宛如雞蛋里挑骨頭。
「迎二圣回朝」畢竟是趙構當初提出來的,又不是岳飛自己說出來的,這能怪誰。
負責給岳飛定罪的,就是秦檜、萬俟卨、張俊等人,當時南宋名將韓世忠聽說秦檜他們要給岳飛定罪,于是他就問秦檜是什麼罪。
秦檜也是臉皮厚,他來了一句「莫須有」,意思其實就是應該有。
感覺這個人應該有罪然后就把他抓起來,這實在是太荒唐了。為了確保鐵證如山,秦檜他們就開始找證人,其實就是找故意謀害岳飛的人。
沒想到岳家軍中居然真的有人誣陷岳飛想謀反,這個人就是前軍副統制王俊。
前軍可以說是岳家軍的鋒利之茅,王俊作為副統制官職也不算小,但許多人都是有野心的。
王俊即便是身居高位也不滿足,所以常年沒升官的他對岳飛有了意見。
趁著這次誣陷,要是成功了不僅能升官發財,還能避免被牽連。
看著副統制帶頭,所以官職比他低一點的也紛紛加入了誣陷行列。其實他們也知道岳飛沒什麼能致死的罪,但為了高官和逃避牽連,他們都變了。
除了這些主動誣陷的,岳家軍還有一大部分將領選擇保持中立,他們既不替岳飛說好話,也不誣陷他有過不忠的想法。
其實這也是趙構、秦檜他們想看的一幕,保持中立其實就是在縱容敵人。
所以這麼來看的話,岳家軍的將領中,除了誣陷岳飛的就是保持中立的,只有極少數岳飛的親信沒有選擇背叛他。
所以後來岳飛即將受刑時,想救他的岳家軍將領很少。沒有將領帶頭,那些士兵們自然也是有心無力。
岳飛死后,秦檜成了大家的主要攻擊對象。
其實這可能是每個皇帝都會面對一幕,像這種一直會被后人唾棄的罵名,哪個皇帝愿意背上這口黑鍋?
也就是說,趙構必須得找幾個替死鬼,秦檜和張俊自然就是其中的最佳人選,因為他們本來對岳飛也不滿意。
所以殺害岳飛的最大兇手就是趙構,要不是他親手謀劃的這一切,估計秦檜和張俊想整死岳飛也不太容易。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作為曾經親自推薦岳飛的張俊,後來為何反水了?其實他就是非常有政治眼光,也就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張俊其實就是趙構忠實的奴才,皇帝讓他干什麼他就干什麼。
剛開始趙構嚷嚷著要打仗,要「迎二圣」,所以趙構當時是「主戰派」的一員。
但慢慢地張俊發現,趙構其實是迫不得已這麼做,他真實的想法并非如此,也是想求和。
于是張俊搖身一變成了「主和派」的一員,在這個派系中秦檜非常有話語權,所以張俊就開始巴結他,同流合污就這麼成功了。
而且那時候岳飛軍功越來越多,張俊也是非常嫉妒,畢竟人家那時候才是「主戰派」的老大。
就在這群人的誣陷下,岳飛慢慢走進了刑場。
關于岳飛最后被處以刑罰這件事,當時可是趙構親自寫下的,大概內容就是:「岳飛、岳云、張憲均依法處置,令楊沂中監斬,同時多差點兵將防守。」
從趙構寫下的這段我們不難看出,監斬官正是楊沂中,後來他將名字改為了楊存中,他爺爺的爺爺正是北宋名將楊業,妥妥的滿門忠烈楊家將之后。
楊存中身材非常魁梧,這人一看就很有力氣,同時他的武藝也很不錯,而且鉆研過許多名人的兵法,比如《孫子兵法》。
趙構之所以讓楊存中來監斬,也是出于對他的信任,畢竟楊家將的忠誠是一直流傳下來了。
如此勇猛的一位武將,而且有許多士兵守著,那點岳家軍部隊根本無法靠近,就算來了也是無濟于事,最后的結果依舊改變不了。
看來趙構也不是傻子,他怕的就是岳家軍來救岳飛。
那滿門忠烈的后代為什麼要助紂為虐?歸根到底來說還是皇命難違啊,他們將門之后祖傳的就是對國家忠誠,要是貿然違背皇帝的旨意,很難搞。
像岳飛這樣的案件,楊存中要是說不或者替岳飛求情,那他也可能會遭到別人陷害,到最后也可能落得和岳飛一樣的下場。
楊家將之后可以死,不過得戰死在沙場,而不是被自己人殺害。
由此不難看出,在對付岳飛或者說陷害岳飛上,趙構用上了八百個心眼子!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