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國心理學教授安排8名演員偽裝成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看病,結果8個人全部被判斷為「無藥可救」給抓了進去。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精神病醫生根本無法區別真假病人。
早在1886年,一名叫做娜麗·布萊的美女記者就臥底一家精神病院,親身體驗了10天精神病人的生活。短短10天的時間,就差點把她變成一名真正的神經病。
年僅22歲的娜麗就憑藉自己的才華入職了《紐約世界報》,但作為一個新人記者,想要嶄露頭角只靠普普通通的採訪可不行,那時候的記者都會選擇做臥底來親身體驗一些底層人民的生活,這樣寫出來的報導才更有真實性。
主編非常看好新來的娜麗,為了能更快地提拔她,主編給她安排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危險任務:前往羅斯福島上的一所精神病院做臥底。
限于當時的通訊條件,那座島上的精神病院就像是一個被人遺忘的神秘之地,醫院不會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而病人們則是有去無回,人人都想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卻沒有人願意接近那個地方。
這正是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好機會,同樣也意味著要承擔極大的風險。但娜麗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一是她想儘快展示自己,而則是從小她就有著一股正義感,她有預感,裡面的生活一定充滿了不公與黑暗。
想要混進去,自然先要騙過醫生的眼睛。娜麗開始學習精神病人的舉止:目光呆滯,或者衣衫襤褸在街上瘋瘋癲癲。一段日子以後,就連她最好的朋友也懷疑她是不是真的瘋了,娜麗知道,是時候進行下一步行動了。
臨別前,主編再三保證,在娜麗入院後的10天,他會親自與律師前往接她,讓她放心前去。
麗娜先是在醫院附近的小鎮租了間房子,她故意在白天開著窗子,讓路人聽到她在屋內自言自語。晚上她則放聲高歌或者大喊大叫。
果然沒過幾天,害怕的鄰居就把醫生叫了過來,一開門只見房內淩亂不堪,娜麗身上散發著惡臭正嘿嘿傻笑。
醫生當即判斷:沒救了。于是娜麗「如願以償」進入了精神病院。
雖然有過心理準備,但精神病院的生活還是讓娜麗震驚了,這裡的病人根本就沒有被當成人一般對待:吃的是餿掉的硬面包,洗的是水龍頭的涼水澡,睡的是發霉的床鋪。一切動作都要遵守醫生與護士的指令,稍有不順,就是一頓痛苦的「治療」。麗娜每晚都伴隨著哀嚎與哭泣入眠。
那麼,能不能證明自己沒有病呢?
答案是完全不可行的。在入院後第一天,娜麗就已經停止了裝瘋賣傻,她像一名正常記者一樣隨意在醫院裡採訪其他病人,卻沒有一個醫護人員在意她的舉動,因為這裡只要沒人來接,就永遠不會讓你出院。
娜麗驚訝地發現,這裡的正常人不在少數。有的人是因為來自外地,語言不通,被人當做說胡話的瘋子抓了進來。有的姑娘則是因為無法為家裡貢獻勞動力,被扔到了這裡。無論他們如何爭辯都無濟于事,只會換來一次痛苦的「治療」。
10天過去,主編和律師終于來接娜麗了,此時的她居然面色慘白,眼神也呆滯了不少,再晚幾天恐怕她真的要變成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了。
幾天後,一篇名為《瘋人院鐵欄的背後》的報導震驚了全美,迫于壓力,政府出資改善了精神病院的部分情況,後來娜麗再次回訪時,發現醫院條件確實有所進步。
再後來,娜麗又寫了一本名為《瘋人院10日》的小說,並且這部小說被翻拍成了電影,進一步擴大了影響,終于全美的精神病院都做了整改。
1972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漢想知道精神科的診斷是不是真的靠譜:如果正常人扮演精神病人,能否被醫生戳破?
他找來8名正常人,經過一系列訓練,讓他們足以在舉止動作上以假亂真,隨後他和這8個人去一家精神病院看病。結果他和這8個人「成功」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事後他把這一結果公佈,很快就有一家精神病院表示不服:是那家醫院醫術不精,我們不背鍋!
羅森漢答應他再到他們醫院試一試,不過這次要改一種方法:這3個月內,他會不定時不定量安排正常人去看病,看他們能否診斷出來。
3個月過去,這家精神病院成功排查出41名假病人。但羅森漢公佈的正確答案卻讓他們目瞪口呆:這3個月內他根本一個人也沒有安排!
事實證明,僅憑肉眼判斷,是不可能診斷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的。
目前還沒有儀器可以客觀證明個體是否患有精神病,只能依靠精神科醫生根據症狀標準進行主觀判斷,但症狀是可以捏造的。
所以假如你因為某些原因被人安排進了精神病院,一定不能做以下幾種事:
1,反復向醫生強調自己沒有病。
這句話在醫生聽來,就像是罪犯在喊自己冤枉,喝多的人說自己沒醉一樣,都是無效反抗。
並且重性精神障礙的患者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病人的話是沒有任何可信度的。
2,拼命反抗。
這是精神病人興奮躁動、傷人毀物的典型行為,一旦你這麼做,你的精神病基本就被「實錘」了。此外,因為你一通亂砸亂打,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出院日期更是會變得遙遙無期。
精神科的醫生評判病人有著一定的標準,只要按照這個標準做,相信很快就能出院:
1,按時作息:謹遵醫院規定的作息時間,即使睡不著也要安靜躺著,不要在病房裡亂竄,更不能喊叫發洩。
2,語氣平和:與醫護人員溝通時,語氣一定要平緩,不要嬉皮笑臉或者大吼大叫,按照聊天內容,主動詢問或者主動回答。
3,情緒穩定:不要表現出憤怒不滿,也不要消極低沉。面帶微笑,要對出院抱有憧憬和希望。
4,注意行為:有些正常人的行為到這裡反而可能行不通,比如正常人在窗邊發呆在這裡可能被當成發病的現象之一,一定要與其他「模范」病人保持一致。
5,聊天用語:凡事實話實說,不要跟其他病人無邊無際地吹牛,也不要自編一些段子取樂,更不能手舞足蹈的講話。
6,記憶,邏輯能力:準確說出護士,醫生的名字。並且能夠判斷當前是上午、下午、還是夜晚。語言邏輯性強,思維要連貫。
如果你是一名正常人,相信不難做到這幾點,配合醫護人員工作,自然很快就會出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