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劉備賜死兒子劉封,劉封不想死問劉備:「丟失荊州和二叔被殺,并非兒臣的過失,父王為什麼要殺我?」劉備說:「若你和孟達發兵救荊州,二弟豈會落入東吳?你反而見死不救,不該死嗎?」
聽到劉備的質問,劉封連忙辯駁道:「當時兒臣剛剛占領上庸不久,考慮到根基不穩,所以才沒有及時發兵去馳援荊州,說到底,丟失荊州和二叔被殺并非兒臣直接造成的,就算有救援不力之過,但罪不至死呀!請父王三思!」
劉備一時語塞,下意識地看向了一旁端坐著的諸葛亮,諸葛亮手揮羽扇,沖著他默默地點了點頭。
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小動作都被劉封看在了眼里,他恍然意識到,此番自己是必死無疑了,而至于因何罪名,早已經不重要了。
旋即,劉備便下達了將劉封賜死的命令,諸葛亮自始至終都沒有說話,而心灰意冷的劉封也沒有再任何辯解。
當劉封被押送至刑場,即將伏法之際,他不禁仰天長嘆,無奈地說了一句:「早知落得如此結果,當初我就該聽取孟達的話了!」言畢,刀斧從天而降,立時身首兩處。
當行刑人員將劉封的首級呈至劉備面前時,劉備不禁含淚嘆道:「兒啊,若是當初朕沒有收養于你,那麼今日的結果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子了?」
淚眼婆娑中,劉備的記憶仿佛回到了從前,他第一次見到劉封的時候,那時的劉封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公元206年,劉備計取樊城之后,樊城縣令劉泌為表感激之情,特地備下酒宴宴請于他。
席間,劉備發現在劉泌的身后站立著一位少年,但見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眉宇間自有一股英氣。
當時尚無子嗣的劉備一下子便喜歡上了這個少年,細問之下,方知他是劉泌的外甥,名叫寇封,父母俱已亡故,現在劉泌身邊做事。
出于喜歡,劉備格外關注寇封的一舉一動,這時候,隨軍廚役端著一盤菜走了上來,因為走得急,竟將盤中的一塊肉掉在了地上,這本是一件小事,但寇封卻想都沒想就俯身將那塊肉撿了起來,隨即放進嘴中,而這一切都被劉備看在了眼里。
宴罷,劉備找到寇封,問他為何如此做,寇封答道:「我身為朝廷官員,當然要愛惜糧食,而士卒廚役本就辛苦,他們偶爾出錯,又怎麼忍心苛責于他們呢?」
寇封的話正合劉備的仁義之心,不禁對他更加喜愛,于是便在征得劉泌的同意后,正式將寇封收為養子,并改名為劉封。
這劉封不僅心存仁義,且勇猛過人,做了劉備養子之后,便跟隨著他四處征戰,幾年下來,倒也立下了許多功勞。
219年,劉備終于占領了漢中全境,為了更好地鞏固現有基業,便命令蜀中大將孟達率軍攻占上庸郡,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又派遣自己的養子劉封去支援孟達的軍隊。
在劉封與孟達的共同努力下,他們使用計謀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成功占領了上庸。
劉備聞聽喜訊后不禁大喜,由于劉封身份特殊,劉備便下旨封他為副軍將軍,主管上庸城內的所有事宜。
一年以后,荊州城內告急,關羽便派人到上庸城求救。面對二叔的求救,劉封最初是準備發兵馳援的,但是孟達卻攔住了他。
在孟達看來,這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搞不好會被牽連進去,所以拒絕出兵。而劉封呢,在孟達的一番蠱惑之下,竟真的選擇了見死不救。
後來,荊州失守,敗走麥城的關羽也被東吳擒獲,最終慘死異鄉。
劉封在得知這件事情以后,后悔不已,遂將所有的怨恨都發泄在了孟達的身上,卻不料孟達早已有了叛逆之心,趁著劉封不備,他竟然悄悄逃出了上庸城,徑直投奔了魏國。
孟達不僅投降了魏國,他甚至還反過身來同蜀國作戰,帶領著魏國大將徐晃等人前來攻打上庸。
在攻城之前,孟達給劉封寄去了一封親筆信,勸他一同歸順魏國,孟達的理由是上庸城一旦失守,蜀國將再無劉封立足之地。
劉封哪里肯聽孟達的,他不僅當場斬了孟達的使者,還親自披掛上陣殺敵,最終寡不敵眾,上庸失守。
兵敗垂城的劉封逃回到漢中,面對劉備的百般指責,他無力回辯,只能表示任由父王處罰。
在劉封眼里,劉備始終都是他的父親,再怎麼恨他,也絕不會痛下殺手的。
豈料,在他還沒有回到漢中之前,諸葛亮便已經向劉備進言:「劉封勇猛過人,待您百年之后,幼主必不能管束于他,不如現在趁此機會徹底解決掉這個麻煩吧!」
劉備雖有仁義之心,但為子孫著想,最終還是決定把劉封賜死。
可惜啊,一代猛將劉封,未能馬革裹尸,反倒是死在血脈與權力的角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