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著一套食物鏈,而作為初級消費者的食草昆蟲似乎只能任由比它們高級的消費者宰割,比如鳥兒、青蛙等都是昆蟲的天敵,但偏偏有個別昆蟲要與命運搏一搏。前有前幾期介紹的身長7公分的披甲樹螽,它身披帶有尖刺的盔甲,殘暴冷酷,甚至會跑到鳥巢裡去盜食紅嘴奎利亞雀的雛鳥,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比披甲樹螽還大的昆蟲——巨型沙螽。
巨型沙螽是一種僅生活在紐西蘭國內幾個偏僻島嶼中的巨型昆蟲。它身披盔甲,腳上佈滿尖刺,沒有翅膀,成年的巨型沙螽體長一般在8-10公分,但美國的一名自然愛好者曾發現了一隻長達17公分的沙螽,重約70克,比一隻麻雀還要重,後來經科學家研究,這種昆蟲最大可長至20公分,胃口很大,一次可以吃下相當于它們身體那麼大的食物!
研究還發現,巨型沙螽是與恐龍同一時代的生物,且2億年來沒有進化,是昆蟲界的活化石。之所以它沒有進化也沒來滅絕,是因為島嶼上面僅有蝙蝠這種哺乳動物,被孤立的島嶼上由于沒有天敵,巨型沙螽成了「大贏家」。
巨型沙螽喜歡在夜間覓食,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為食,偶爾也吃小昆蟲,糞便的大小和形狀與老鼠類似,很久前的紐西蘭土著剛發現它們時稱它們「醜物之神」,見到就要將其清理掉。由于個頭比較大,它們出現在哪都比較顯眼,不過一般不會主動發起攻擊,但如果你惹怒了它,它會發起攻擊,如果被他咬到的話,那種感覺會讓你刻骨銘心。
曾經,這些胃口奇大的昆蟲被視為害蟲,因為它們老是吃掉果實,可以說是人見人打,但維多利亞大學的生態學家卻表示,巨型沙螽吃掉果實後會把種子帶到別的地方,就如同鳥類一般,且這種行為對植物種子的健康成長也有著重要作用,有助于傳播本土植物種子。
由于當地人對這種昆蟲的不了解,加上早前紐西蘭缺乏齧齒動物,認為沒有動物可以來四處散播種子,于是引進了太平洋老鼠,結果導致巨型沙螽數量直線下降差點滅絕。
現在老鼠成了巨型沙螽最大的天敵,雖然有的成年巨型沙螽在體型上甚至比老鼠還要大,老鼠碰到了也要繞道,但大多數沙螽還沒成年前就被老鼠捕食了,它雖有堅硬的盔甲,但行動緩慢,也沒有披甲樹螽的尖刺,難逃脫老鼠鋒利的牙齒。
如今曾人人喊打的巨型沙螽已是稀有昆蟲,好在在滅絕前,人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開始到處引進和建保護區,極力挽救這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