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墓地
2013年9月初,西安咸陽機場附近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當考古人員搶救性發掘后,認定這是一座唐朝墓地。西安作為唐朝古都,發現唐墓并不奇怪,但隨著墓志的發現,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座墓地的墓主身份很不一般,因為墓志蓋上赫然刻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這九個篆字,將1300年前唐朝傳奇女性上官婉兒的生平公布于眾。這是一組反映上官婉兒墓地發掘現場的照片,當時考古人員都沒有想到,這次發掘有一個重大的發現,揭開了塵封千年的歷史疑云。
上官婉兒(影視劇照)
上官婉兒,唐代著名女官、詩人,她的祖父上官儀曾在唐高宗時期當過宰相,這意味著她出身高貴。然而,上官婉兒還在襁褓中時,上官儀因參與替唐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后被被武則天以「離間二圣、無人臣禮」的罪名斬殺。
很不幸,上官婉兒全家被株連了,父親上官庭芝被殺,母親鄭氏和上官婉兒一起被籍沒入掖庭為奴,她在掖庭中度過了14年。上官婉兒13歲那年,武則天發現她在詩文上頗有天賦,而且長相出眾,便開始啟用她。
墓室
據史料記載,上官婉兒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深受武則天信任,一度被稱為「巾幗宰相」,她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并且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
,他在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后,也將上官婉兒誅殺,終年47歲。按照唐朝墓地規格,天井數量越多,墓道越長,就意味著墓地等級越高。從發掘現場來看,上官婉兒墓地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墓地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
墓道
但是,上官婉兒墓地被盜掘嚴重,出現明顯的「官方毀墓」特征,比如墓地頂部已完全塌掉,四面磚墻最高處僅高1.3米,墓室沒有發現一件貴重陪葬品。另外除了墓志外,考古人員在壁龕內清理出隨葬的陶俑和陶動物,約170余件。
進一步考古發掘后,專家證實墓室里沒有棺槨留存,究竟在埋葬時有沒有放入棺槨,可能再也無法找到答案了。當時考古人員確定為上官婉兒墓地后,所有人都非常激動,尤其是看到墓室里有兩塊遺骸后,現場考古專家一度激動地想進入墓室摸遺骸,「站在墓穴里凝望上官婉兒的骨骼,渾身發抖、激動。
想蹲下去撫摸一下,又作罷了。」壁龕
不過,後來檢測遺骸是黃牛的枕骨,因此再也無法根據遺骸復原上官婉兒的容貌。由于墓志保存相對完整,考古專家通過墓志銘還是有了一個重要發現。上官婉兒墓志是青石材質,呈正方形,墓志石高、寬都是74厘米,厚約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982字。
據《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是因為武則天賞識才受到重用,後來嫁給唐中宗李顯。但是,墓志上卻記載上官婉兒在13歲時被封為唐高宗李治才人,42歲時又成為唐中宗的昭容。這意味著上官婉兒先后嫁給兩位皇帝,她一度跟武則天共侍一夫,這跟史書記載是不一致的。
上官婉兒墓志
墓志還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墓志蓋上刻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但墓志銘正文卻刻著「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并序」。根據唐朝制度,昭容為皇帝九嬪第二級,僅次于昭儀,屬于正二品階;婕妤則為代世婦之一,屬于正三品階。
這明顯是降級,這也說明墓志雕刻過程中,又出現了變故。仔細閱讀墓志,有這樣一段描述,「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這就是說上官婉兒被殺后,太平公主很悲傷,派人前去吊唁,還送去了五百匹絹。
上官婉兒墓志銘
這更加說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關系不一般。當然,墓志銘中對上官婉兒的評價也有肯定的地方,「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