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皇帝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人生巔峰,不僅可以享受到這世上至高無上的權利,還代表著將會有后宮三千佳麗,年年選秀。可以這麼說,除了開國皇帝之外,每個皇帝在老皇帝掛了之后都會面臨著怎麼處理三千個后媽的問題。其實歷史上很少有后宮嬪妃達到三千個的情況出現,當然了,除了司馬炎那個史上第一接盤俠除外,人家有后宮人數為一萬的龐大后宮群。為什麼一般沒有那麼多人呢,因為古代皇帝的妃子數量都是有規定的,大家也許聽說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即便如此,加起來數量也是有不少的。
對于先皇的妃嬪們,每朝每代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但基本上都差不了多少:
第一,殉葬,這是最殘忍的一種,這種可怕的制度在周朝是很興盛的,把先皇的妃子殺掉去給先皇陪葬,其實除了周朝,其后的朝代也或多或少的有陪葬的情況出現過,比如說朱元璋死了之后,就曾經用46名后宮里的嬪妃和宮女進行殉葬,這種殉葬制度一直到明朝英宗時期才被正式的廢黜。
第二,留下侍奉新皇。這種情況其實并不少見,比如曹丕在其父曹操死了之后,把自己老爹留下來的小妾,但凡漂亮的都收入自己的后宮了;還有唐朝的李世民死了之后,23歲的李治就跟自己的小媽武則天在一起了;後來還有滿清的前身女真,在大汗死了之后,新上任的大汗就可以把前任大汗留下來的妻妾給收了,不管新老兩任大汗是什麼關系,父子或者兄弟。
第三,有兒子的跟著兒子出宮,沒兒子的送到同一個地方。比如說漢朝一般在皇子成年之后就要去封地,而其母可以跟著去封地當個王太后,唐朝的時候沒有子女的低位妃嬪就會被送到感業寺出家,比如武則天在唐太宗駕崩之后就去感業寺出家了。
第四,仍然頤養宮中,在清朝的時候,那些太妃太嬪們,不管有沒有孩子,都會被集中安排到壽康宮里頤養天年,即使有兒子也不能跟著兒子出宮單過。
第五,至于先皇的皇后,一般都是會被尊封為太后的,而到了清朝,還會出現兩個太后同時出現的情況,一個是嫡母,也就是先帝的皇后,稱為母后皇太后,另一個是新皇的生母,成為圣母皇太后,這種情況其實在清朝的時候并不多見,畢竟皇帝登基的時候要麼先皇的皇后早已去世,晚年沒有冊封皇后,要麼新皇的生母早亡,或者是既沒有嫡母也沒有生母。有兩宮太后同時出現的就是慈禧和慈安了,慈禧是同治帝生母,也被成為西太后,慈安是先皇皇后,同治帝的嫡母,為東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