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帝國時代的蒙古大軍,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讓人心驚的軍隊。
這支軍隊最強的地方就是他們的行軍速度非常快。
這奇快的速度,在古典時代,幾乎是蒙古軍隊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漢族王朝打仗,對于糧草都非常重視,甚至會在后方派兵重點防御補給線,糧草問題引發的失敗也是屢見不鮮。
可蒙古人卻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不愿意將戰斗力浪費在諸如保障后勤、增加輜重這樣影響行軍速度的方式之上。他們自有自己的一套行軍體系。在這行軍體系中,沒有補給戰,沒有輜重隊,沒有糧草庫,只有特有的蒙古是補給方式。這補給方式很有游牧民族特色。
他們將牛、馬、羊還有馬奶等食物,制作成容易保存的牛肉干、羊肉干、奶酪等高熱量食物。
這樣的食物,不需要生火做飯就能吃,就能維持戰斗所需,還能保持行軍的隱蔽性。除了食物的再加工之外,蒙古人還有著多元化的食物來源。遇見行軍風險不大的時候,他們會去打獵補充后勤,遇見戰況僵持的時候,他們會食用隨身攜帶的馬匹牲畜。遇見行軍緊急,干糧也沒有的時候,他們會將殺掉的馬匹牲畜放置在馬鞍之下,經過行軍摩擦之后的生肉,將更好下口。這樣,不用耽誤他們的行軍時間,如果遇見長期缺乏水源的情況,蒙古軍還會飲用馬血。
個頭矮小但是頑強的蒙古馬,不僅適合長途奔襲,就連被放血,只有數量不多,依舊不影響馬匹的戰斗力。餓了吃各種肉食,渴了喝馬血,累了睡馬鞍,這樣的軍隊,當然行動如風。不僅行動如風,還因為長久食用大量蛋白質,讓他們筋骨強健、身體素質強悍。切實地說,作為游牧民族最后也是最強大的代表民族,蒙元帝國的戰士們,將他們對于艱苦條件的忍耐力,惡劣環境的適應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自然還有身邊的牲口就是他們的糧倉,無論走到哪都可以像在自己家里一樣適應。
這樣的軍隊,不打勝仗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