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人死講究入土為安,在中國古人的思想認知中,離世之后并非是死去,而是會前往另外一個世界生活。在這樣的觀念之下,不少富貴之人為了能夠繼續享受生前榮耀,便會在墓中擺放很多珍貴文物,以至于死后享用。還有一些殘酷的行徑,譬如使用活人殉葬,當然這樣的行為到現在早已不復存在。
殉葬的做法其實是一種黑暗腐朽的表征,因為它將活人埋于墓內,是對于人性的摧殘。好在很多皇室成員對此抱有不同態度,以至于并非每位皇帝都選擇殉葬,殉葬在發展中演化成為另外一種方式那便是陪葬,兩者的主要差別便是和逝者同葬之人是否是生者的身份。殉葬在人尚未死亡之時就將其埋葬于墓中,而陪葬則是在死亡之后。
其實從這兩種制度進行對比的話,不難看出傳統文化也存有黑暗一面,唐時大多數使用的都是陪葬方式,但到了宋后殉葬這一惡習死灰復燃,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習俗所致,以至于再度出現這種比較殘忍的方式。
明朝時也不乏這種殘忍的做法,直至明英宗即位,便直言希望他死后不會有這類事情發生,確實讓殉葬受到了壓制。
然而努爾哈赤死后再度燃起了這樣的風氣,其實還是因為不同民族的人在喪葬習俗上有著不同的認知,直到康熙即位才讓這種方式終結,隨著歷史的推進徹底消散。但歷史有其存在痕跡,在一些文物的出土過程中也能看到殉葬的痕跡,江西發掘千年古墓,墓內46名少女「赤身」陪葬,專家也為之膽寒。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件事情在2007年發生,在江西的一座東周陵墓被發掘,專家前往實地考察,并成功進入墓室當中,但在打開這座古墓之后,就連專家也為之膽寒。
因為陵墓當中除去中央棺槨外,周圍還擺放了不少普通棺木,還有很多陪葬品。而當棺木依次打開后,里面埋藏的竟然是46名未穿衣服的少女尸體。
單純從其面目上便可看出她們生前遭受過摧殘,表情猙獰,但墓主人死狀卻十分安詳,不難推斷出這些可悲之人正是死于殉葬,慘無人性的落后文化再度被揭開。讓人感到慶幸的是,這座墓碑因為并未有盜墓賊光顧,以至于專家很快找到能證明主人身份的證據,查詢發現這是徐王陵墓,傳言中他用數十名少女殉葬,沒想到陵墓的開掘證明了這個傳言。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式對于殉葬之人是一種摧殘,墓中的景象足以讓人震驚。而我們也應從這種落后、殘酷的殉葬方式中看出,文明的演替需要棄其糟粕,要重視人性的平等性,避免在歷史的洪流當中失去公允。那些因為殉葬而死的人經歷非常悲慘,我們在同情之余不應忘記對于平等的追逐。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