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康熙的子孫繁多,能夠遺傳父皇基因的恐怕要數胤礽和胤禵。今天,就談一談皇十四子胤禵。
胤禵是康熙眾皇子中聰明絕頂,并且文武雙全,德孝標榜的一位。康熙朝擔任撫遠大將軍,父皇曾經在立儲君方面考慮過他的。
那麼,再來說一說胤禵的婚姻和子嗣。
他繼承了父皇早婚早育的基因,16歲誕下了第一個兒子弘春,當然胤禵的壽命也挺長,活到了68歲。同時,他的兒子弘春18歲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永信,讓33歲的胤禵這麼年輕就當上了爺爺。
今天,就專門針對胤禵膝下的22個孫子來談一談。首先,他的22個孫子,胤禵生前都見到了,可見在年齡差別上并不是很大,那就意味著這些皇孫基本上都出生在康雍乾三朝,長大成人基本就是乾隆朝以后了,那麼乾隆對十四皇叔的22個孫子怎麼樣呢?
胤禵的22個孫子中,其中有6位早年夭折,包括常安保(6歲夭折)、常慶保(7歲夭折)、永塔(14歲夭折)、永庫(15歲夭折)、永佑(9歲夭折)、永脈(2歲夭折)。其他16位孫子都長大成人,來看一看:
永信是胤禵長孫,弘春的長子。出生較早,可能受到父親和祖輩的影響,一直沒有爵位,也沒有在朝廷擔任過官職。
永信是康熙皇曾孫中壽命最長的,活到了87歲。
父親是弘春,永豫出生于雍正元年,宗譜記載中,并未擔任職務,也未能得到爵位,活到了59歲就去世了。
永朔出生于雍正二年,直到乾隆九年,20歲的他才被朝廷授予藍翎侍衛,應該是地位較低的侍衛職務。乾隆十一年,擔任了2年藍翎的永朔表現較為出色,直接授予四等侍衛。兩年后,繼續升為三等侍衛。
乾隆二十三年,退出三等侍衛崗位,主要原因是永朔生病了。退出朝廷后,一直在家養病。
后乾隆三十七年去世,享年49歲。
永晉是弘春的第六子,也出生于雍正年間。乾隆13年,授予三等侍衛;14年后,晉升授予二等侍衛。乾隆三十八年,直接授予了頭等侍衛。
一輩子就在侍衛崗位上干著,并沒有擔任過其他的職務。他于乾隆四十年去世,年僅47歲。永忠是胤禵次子弘明的長子,出生于雍正十三年。
乾隆二十一年,被封為三等輔國將軍。與前面的堂兄們對比,自己好歹還有爵位。
乾隆三十五年,憑借著祖父和貝勒父親的關系,在朝廷謀得一個官職,那就是七品官宗學總管。這一個官職干了五年時間。不知什麼緣故,在乾隆四十年的時候被解除了職務,後來一直在家賦閑。
乾隆五十八年去世,享年59歲。
永碩是弘明的次子,父親的爵位由他來承襲的,遞減為固山貝子。因此,既然是貝子爵位,朝廷多少都會任用的。
1757年,19歲的永碩被封為三等輔國將軍;
1767年,父親弘明去世,承襲爵位,遞減為固山貝子,并且在這一年授予了散秩大臣。
1781年,授予宗室大臣,擔任宗人府左宗人。
就在被授予左宗人的這一個月,奉旨前往泰陵去守陵,充當守陵大臣。
1799年,嘉慶帝授予他鑲白旗護軍統領,官居正二品;年底,加封為正藍旗蒙古都統,官居從一品。
後來,授予了宗人府右宗正,然后調任到東陵擔任守陵大臣。
嘉慶六年回到京城,後來7年后去世,享年73歲。
弘明第三子,乾隆22年授予頭等奉國將軍,但是在乾隆32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年僅30歲。
永悌是弘明的第四個兒子,憑借著父親的爵位,自己僅得到一個奉國將軍的爵位。
不過,他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一下命運。
乾隆四十三年,39歲的永悌被授予了正四品八旗佐領。佐領任上一共干了12年的時間,後來因為生病告退了朝廷。直到嘉慶三年去世,享年59歲。
父親弘映僅僅是散秩大臣,并沒有授封爵位,因此永宗是沒有承襲爵位的機會。
永宗共生育了7個兒子,共有5個妻妾,他的岳父有的事佐領,有的還是額駙,有的是護軍參領等,但是并能憑借著岳父的關系,在朝廷謀得職位,可見還是比較失敗的。
因此,永宗在69歲的時候去世。
弘映第二子,一生未擔任官職,卻還沒有留下子嗣,還是在族內選擇一個綿字輩來作為他的承嗣子。
弘暟的長子,父親曾在乾隆朝擔任過一品官八旗都統,雖然沒有承襲爵位,但是在朝廷還是有些人買的。
憑借著父親的關系,乾隆二十七年,永行被授予三等侍衛的職務。後來33歲就英年早逝了。
要說到胤禵的孫子中,哪一個在朝廷擔任的職務最多,那就要數永慤了。
乾隆二十七年至四十二年:先授予三等侍衛,后升任二等侍衛,再晉升為頭等侍衛。可見,在侍衛崗位上整整干了16年的時間。
乾隆四十三年,授予遼陽城守尉,官居正三品。
嘉慶六年,破格將永慤升任為古城領隊大臣,官居正一品。
自擔任領隊大臣開始,永慤在嘉慶朝還擔任了多個副都統和都統的實職,主要包括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密云副都統、阿克蘇辦事大臣、正黃旗漢軍副都統、鑲黃旗蒙古都統。
嘉慶十五年去世,高壽72歲。
永蘇在乾隆朝擔任過實職,乾隆二十七年被朝廷授予三等侍衛。
11年后,擔任了那麼長時間侍衛的永蘇被晉封副護軍參領,官居正四品;乾隆五十一年,授予從三品護軍參領。
永蘇在嘉慶朝去世,59歲。
一個侍衛出生的康熙皇曾孫,僅僅在乾隆三十三年授予了三等侍衛,後來到去世都沒有調動過。
一生沒有擔任職務,他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56歲了。他嫡福晉的父親也僅僅是一個二等侍衛。可見,在他的家族中基本上沒有什麼資源。盡管祖父還沒去世,但是父親也是在守陵崗位上,有個親王,卻遠離朝廷,無法挪動資源來為孫子們找一些崗位去就業。
一個平庸的閑散宗室,也是無職無權,更加是無爵位。活到了41歲就去世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嫡妻的父親是朝廷的侍讀學士。
結語:總體來看,胤禵可能是八爺黨的代表之一,加上生前這些孫子都全部出生了,雍正和乾隆兩位帝王是不敢去任用他的這些孫子。因此,16個成年的孫子大部分在朝廷都沒有擔任什麼職務。就算有,也就一兩個,可見這些宗室成員只能怪所處的大環境不一樣。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