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981年,江蘇姑娘撿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轟動,日本人:迷案解開了
2024/02/16

1981年2月24日,江蘇一個工人女子偶然間撿到了一枚金印章,根據專家研究,這枚印章出自漢代,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雖然珍惜,卻也沒有到舉國震驚的程度,這個發現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可日本聽說了這個消息,看到了照片上的金印之后,全國上下沸沸揚揚,紛紛希望能將金印借過來觀摩研究一番。原來,這枚金印章竟然解開了日本一個爭論超過200年的謎案。

01 偶然見到印章,竟是千年文物

陶秀華,江蘇省邗江縣的一個普通工人。1981年2月24日,她正與其他的社員一道在工地修路,到了中午,大家都在原地休息,陶秀華也氣喘吁吁地坐下來準備歇一會兒。

可看著剛剛被翻動的土地,陶秀華似乎被一道光給閃到了,她仔細一看,只見土里面竟然有一小點金色。

陶秀華心臟怦怦直跳,她小心翻開泥土,竟然發現一塊大拇指大小的金子,沉甸甸、冰涼涼。

陶秀華強忍住興奮,一口氣跑到了河邊把泥土清洗干凈,這才看出了它的真面目。這塊金子分成兩部分,下半部分是一座方台,上半部分是一只精致的烏龜。 陶秀華翻到下面看,發現下面歪歪扭扭寫著幾個古文字,便知道這是一枚印章,而且是古董印章。

陶秀華不認識這些字是什麼,但是她也清楚,這枚印章的價值絕對很高。她先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丈夫,丈夫曾經幫考古隊做過民工,有聯系考古專家的途徑,夫妻倆商量一番,決定尋求政府幫助。

當專家與警察趕到以后,對陶秀華拾金不昧、上交國家的行為充分給予了肯定,又拿出一筆獎金和一張獎狀,將金印章收藏在了南京博物院。

此后,專家們對金印進行了考察與研究,終于確定了這枚金印章的來歷。金印章重約100來克,底部刻有「廣陵王璽」,「廣陵」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因著名琴曲《廣陵散》而為歷代詩人傳頌。

這枚金印章的制作時間大約是漢代,工藝手法也符合漢代特點,因此「廣陵王」指的就是漢明帝同母兄弟劉荊。這劉荊本來是「山陽王」,雖有才華,卻十分刻薄無情,沒被光武帝相中。

漢明帝即位后,劉荊三番兩次要造反、謀逆,按照當朝例律早就該被斬首。漢明帝顧念同胞情誼,不忍心殺他,反而多次容忍、饒恕,最終在永平初年將他重新封為廣陵王。

但是劉荊依然不死心,到了廣陵還找巫師詛咒漢明帝,這下子眾多大臣不樂意了,紛紛要求處死劉荊。最終劉荊自知沒有什麼好下場,干脆自盡了。

根據史料記載,這種金龜印盛行于漢代,是漢朝皇帝喜歡給同姓王侯的賞賜,劉荊雖然為人處世不咋地,好歹也是個正經王爺,有一枚金龜印并不奇怪。

1981年4月,日本《中日新聞》社長加藤巳一郎率領「友好訪華團」來我國訪問,其中一個訪問地點就在南京博物院。抵達之后,南京博物院負責人員專門給他們展示了新收藏的、由陶秀華夫婦捐獻的「廣陵王璽」。

當時加藤巳一郎帶領的記者將這枚金印拍照、寫成稿子發回日本,竟然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最大的幾家報紙《朝日新聞》《北陸新聞》等爭相轉載,學界、民間也紛紛議論。

日本史學界稱這枚金印為「一次偉大的發現」,不少博物館的館長親自寫信希望可以借「廣陵王璽」觀摩一番。 當時連我國的學者都不太明白,為什麼這枚金印在日本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對我國來說,「廣陵王璽」雖然珍貴,卻也不是孤品,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國陸續出土了屬于王后、侯爺、王爺和文帝的印璽。但是在日本,僅發現過一次類似的金印,而且爭議不斷。

1784年2月23日,日本一個叫甚衛兵的普通農民在福岡東郊志賀島上開拓水路,竟然從泥土里挖出來一枚金印。 這枚金印底座與「廣陵王璽」高度相似,但上面的神獸卻不是一只龜,而是一條盤踞的蛇,印面則是幾個古漢字。

甚衛兵拿到金印不敢帶在身上,以5枚白銀的價格賣給了當地藩主黑田。黑田是一個對中國歷史文化很感興趣的人,家里還養著許多學者。 他為了破解金印,特地請了當地有名的儒學家龜井南明,經過一番研究,南明斷定這金印上面的字數一共有五個,為「漢委奴國王」

,這個「委」其實就是「倭」,「委奴」指的就是當時的倭國日本。

《后漢書》有記載,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派人朝貢,光武帝賞賜了他們印章和綬帶。這一點,南明也查閱到了,因此他推斷這枚印璽可能就是當時光武帝劉秀賞賜給倭奴國王的。

日本學者上田秋成得知了這件事情以后,找到黑田對印璽進行了一番研究。最終,他寫成一篇《漢委奴國王金印考》,發布在了日本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不少學者紛紛進行自己的研究發布出去。

這本來也沒什麼,史學界要研究的東西很多。問題就在于,短短數年之后,就有人對「漢委奴國王」印璽提出質疑,認為這枚金印是一個假冒的東西。

學界質疑者提出了很多原因,但最具說服力的有四點。

首先,「漢委奴國王」金印的雕刻手法與技術,相比于漢代的普通印章來說出入很大,二者的風格也不大相同。

這是最直觀的表現,能夠一眼辨別哪個東西屬于哪個朝代。

其次,「委奴國王」雖然是藩屬國,卻也是正兒八經的國王,光武帝若要賞賜,也該像給劉荊那樣賞賜龜印,而非蛇印。

再者,這枚金印出現了一個「國」字,在此之前,日本學界從沒見過漢印有「國」字的。

最后,一般來說印章的最后都會帶有「印」、「璽」、「章」字以表示用處,但這枚金印并沒有,而是直接以身份收場了事。

這幾個說法都很難被駁倒,因此有關「漢委奴國王」印章是否為真的爭論經久不絕,日本學者甚至為此吵了足足200年,單是正反雙方的文章都發布了三四百篇。

02 破解日本200年謎案,見證兩國友誼

1957年,云南晉寧發現了「滇王之印」,這枚印章同樣是「王印」,而印章的神獸卻是蛇,這個發現讓日本支持「漢委奴國王」

印的學者欣喜若狂。

經過對滇王之印的研究,日本學者發現滇王之印與漢委奴國王印的制式基本相同,長寬均為約2.3厘米,最高處0.9厘米,而這個邊長正是漢代實行的「寸」,與其他漢印相似。

此時有專家推斷,對于那些身居南蠻、東夷之地的王,漢代皇帝不會賞賜與本朝王爺相同規格的龜印,而是以蛇印代替。

可要想證明這個論斷,就得有個正經的漢代本朝王爺印出土作證,否則水也無法肯定龜印與蛇印到底是如何區分的。

直到陶秀華發現了「廣陵王印」,終于解開了這個謎題。日本學者拿「廣陵王印」與「漢委奴國王」印做了一番對比,發現二者的大小也是相等的,更直觀地體現是兩枚印章上面都有特殊工藝制成的魚子紋,雖然二者的雕刻方法不太相同,但整體風格仍然是一致的。

根據史書記載,「廣陵王印」是永平元年,也就是公元57年制造的,而「漢委奴國王」印則是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8年制成并賜給倭國使臣的。兩者的制造年份只差了一年,風格上一脈相承,甚至有人覺得這兩枚印章很可能出自同一位工匠之手。

對當時的我國來說,倭國這種邊陲蠻夷之地,是不可能讓天朝上國親自派遣使臣前去送禮的,必定是倭國派人漂洋渡海來到洛陽,朝拜稱臣才得到的賞賜。

而在此之前,有人質疑《后漢書·東夷傳》的真實性,認為范曄記載的倭國有不少虛構的成分。 「漢委奴國王」印的發現,佐證了范曄對東夷記載的可靠性,為我國史學界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由于兩枚金印的緣分,「廣陵王印」出土地中國揚州市,與「漢委奴國王」印的出土地日本唐津市還結成了中日友好城市,對于鞏固、見證中日友誼都有著不小的幫助。

兩枚小小的印璽,竟然承載著兩個國家的交往與歷史,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更令我們感到震撼的是,文物跨越千百年依然具備強大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因此,做好文物保護工作萬分重要,而且需要每個人的積極配合與無私奉獻,唯有如此,中華文化之魂才能薪火相傳,永不熄滅。

清朝10大高層建筑:大雁塔第六,雷峰塔第三,第一名出乎意料
2024/04/24
太罕見了!1985年「老成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4
太罕見了!1918年「老杭州」,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3
1979年,一個美國老奶奶進入中國,悄悄拍了15張照片
2024/04/23
不被歷史承認的清朝皇帝:15歲登基,在位僅3天,活到了1942年
2024/04/03
清朝一尼姑還俗,嫁給大自己22歲的丈夫,生的兒子家喻戶曉
2024/04/02
古代讓人頭痛的「匈奴」,是今天的哪個民族?讓人感到意外
2024/04/02
中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5個人,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誰嗎?
2024/03/27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兩者一字之差卻差別很大,別分不清
2024/03/19
皇帝為侮辱宰相,將50歲乳母嫁給他,成親當晚他卻興奮不已謝皇上
2024/03/16
她本是大臣的妻子,為當皇后勾引13歲皇帝,美夢成真后滅丈夫全族
2024/03/14
她19歲嫁66歲乾隆,牌子被翻爛卻沒生下皇嗣,如今唯一的畫像成珍寶
2024/03/13
古墓出土40把似沖鋒槍的武器,距今1700年,專家:果然是他
2024/03/13
古代太監是如何上廁所的?不能蹲也不能站,解決方法令人心酸
2024/03/13
626年,李建成被殺留下五個兒子,尉遲恭問該如何處置?李世民:「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2024/03/12
她15歲嫁55歲皇帝,牌子翻爛,生下四個子女,后代出了兩位皇帝
2024/03/12
清朝最慘的公主,被駙馬過度寵愛而死,康熙知道后逼駙馬去陪葬
2024/03/07
秦皇陵地宮入口終于找到,專家:一棵寒冬開花的石榴樹道破天機
2024/03/07
李斯擁立胡亥為帝后,趙高僅用一句話,就滅了李斯三族 臨終留下成語:「黃犬之嘆」
2024/03/06
公元226年,曹丕駕崩,兒子曹叡一繼位就重新啟用了被貶為庶民的曹洪
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