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提現門檻下放至1元啦#
說到乾隆的皇六子永瑢,可能很多人都并不是很熟悉,或者說永瑢并沒有什麼名氣。主要原因是他在17歲的時候,就奉旨過繼給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為嗣孫。因此,從愛新覺羅宗譜的角度來說,永瑢就不再屬于乾隆的皇子,而是近支宗室了。
胤禧是康熙的第二十一個兒子,但是在年齡上與自己的侄子乾隆是同年的。
長子弘昂出生于雍正六年,但是在乾隆七年就去世了,僅僅活到了15歲就英年早逝了,還沒有來得及成婚。
次子弘旬出生于雍正九年,于乾隆十四年去世,活到了19歲,也沒有成婚。
此后,胤禧就沒有子嗣了。雖然也有4個女兒,但是去世的時候身邊都沒有一個兒子。
胤禧于1758年去世,享年48歲。
永瑢的父親乾隆雖然與嗣祖父胤禧同年的,但是中間差著輩分,因此只能過繼為嗣孫。
胤禧是在雍正十三年晉封為多羅郡王,其實是雍正駕崩,乾隆繼位,還沒有更改年號。因此,胤禧還是得益于自己的侄子弘歷。
乾隆二十四年,17歲的永瑢過繼給胤禧為嗣孫,承襲爵位遞減為多羅貝勒。
盡管乾隆的皇六子已經過繼出去了,但是在朝廷中并沒有忘記對他進行重用。
乾隆三十四年開始,永瑢開始在朝廷當差,這一年奉旨管理內務府的事務,就算是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也歸屬永瑢節制。
乾隆三十七年,在內務府當差管理的不錯,得到了父皇的肯定,晉升為多羅郡王爵位。
乾隆三十八年,授予四庫全書館總裁。
乾隆四十四年,兼任欽天監事務。
乾隆五十四年,晉封為和碩質親王。
乾隆五十年去世,享年48歲。此時,他的父皇乾隆還沒有去世。
綿慶是永瑢的第五子。不過,前面四位兄弟綿聰、綿愛、綿慈和綿信都早年夭折,身后無嗣。
乾隆五十五年,父親永瑢去世,綿慶承襲了爵位,降低為多羅郡王。
嘉慶九年,年僅26歲的綿慶去世。
1804年,父親綿慶英年早逝,享年26歲,年僅3歲的奕琦承襲了爵位,從郡王遞減為多羅貝勒。
1830年,道光帝賞賜奕琦佩戴三眼花翎,并且還賞賜乾清門行走。
1839年,因為緣事,貝勒爵位被革掉了。
1842年,奕琦去世,享年41歲。就算去世,他的爵位也再也沒有恢復過。
載華本來是奕綸的兒子,由于奕琦前面生育了兩個兒子,分別叫做載筠、載冷。載筠出生于1828年,當月就夭折了。次子載冷出生于1835年,也在出生當月就夭折了。因此,奕琦一時間就沒有子嗣了。
後來,在族內奕綸兒子中過繼了載華作為承嗣子。
道光二十年,入繼,承襲爵位遞減為固山貝子。
道光二十八年,派往東陵擔任守陵大臣。
咸豐四年,開始管理鑲藍旗,擔任總族長職務。
同治四年,發生緣事后被革掉了固山貝子的爵位,并且還撤回到原來的宗譜中。也就是載華不再是奕琦的嗣子了。
載鋼本來是奕綸的第九子,因為弟弟載華過繼給奕琦后,發生了一些事情被革掉了爵位,因此撤回到原來的宗中。此時,就安排載鋼來過繼給奕琦為嗣子。
道光二十四年,封為頭等輔國將軍,并且還授予了三等侍衛。
同治朝,進入軍機,授予辦事章京。后承襲了奉恩鎮國公。
後來又擔任守陵大臣,并且前往東陵和西陵,一直在守陵大臣的崗位上。
光緒七年去世,享年60歲。
溥泰是載鋼的長子,于1868年被朝廷封為了頭等輔國將軍。光緒八年,父親載鋼去世后,承襲了爵位為奉恩鎮國公。
光緒九年參與到一些特殊的案情中,被革掉了爵位。
光緒二十年,僅僅按照官職的二品職銜賞賜給他,卻沒有恢復爵位了。
溥齡是載鋼的次子。由于長兄在光緒朝被革爵了,那就要在載鋼的其他兒子中選擇一位來繼續承襲爵位。
溥齡在同治十一年被封為頭等輔國將軍。後來,長兄被革爵后,溥齡承襲爵位為奉恩鎮國公。
光緒二十三年去世,享年49歲。
光緒二十三年,父親溥齡去世。按照朝廷的規定,長子毓亨承襲爵位,不再遞減,承襲奉恩鎮國公。
光緒二十七年,出任鑲藍旗總族長職務,這在宗室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民國元年,按照朝廷規定也有資格享受到一些房屋田產作為私產。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