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黑龍江省驚現一古墓,墓中女尸,形態詭異。考古學家在對尸體進行了查驗后,揭露了她在活著的時候所遭受的悲慘過往。
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扎龍濕地,一座清代古墓再次「得見天日」。這座古墓并不是經由考古學家挖出的,而是通過盜墓賊的手挖出的,這些盜墓賊也將墓中的有價值的隨葬品全都拿走了。
所以,等考古學家聞訊而來的時候,他們看到的只有墓中那具保存還算完好的女尸了。盡管現在距清朝已經過了數百年之久,可墓中女尸卻仍未腐爛。
雖說女尸的保存狀態還不錯,可她的死后形態卻非常詭異,讓趕來的考古學家都為之震動。
即便已被風化,可尸體的面部表情仍舊非常猙獰,嘴巴是大張的狀態。
此外,尸體的四肢都是彎曲的狀態,雙腿蜷曲在了一起,這仿佛在告訴世人在她臨死之前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還有一點引起了專家的好奇,在這女尸的雙腿之間發現了了一灘可疑的黑色液體。
于是,考古學家就想知道這墓主人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會呈現出這般奇異的死相?
由于墓室被盜墓賊光顧過,那些能證明女尸身份的隨葬品也被洗劫一空了,只剩下了一些清代銅錢。
通過對這些錢幣的鑒定,考古學家才獲悉了這墓主人生活的大致年代,是在康熙至乾隆年間,但是這也并不能讓專家去確認墓主人的身份。
于是,專家還是將研究的重心放在女尸的身上,想從她的尸體上去挖掘更多關于她的故事。在觀察尸體耳部的時候,專家發現了專屬于滿清女孩的「一耳三鉗」的特征。
什麼是一耳三鉗?這只是滿人的一種習俗,在女孩呱呱墜地后,她的兩只耳朵
就會各自打上三個耳洞。這里的「鉗」代表的就是耳環。
在周迅主演的《如懿傳》這部清宮劇中就出現了一耳三鉗的畫面。如果是滿洲出身的妃嬪,甚至是皇后,她們都會帶上六個耳環,一個耳朵帶三個。
滿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習俗呢?明末在叛將吳三桂的指引下,清軍入關,一舉奪下了中原的政權。公元1644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定都北京,自此開啟了清王朝的統治。
雖然清朝皇帝總說這「滿漢一家親」,可在他們的心里,滿人與漢人肯定還是不一樣的。所以,為了有別于漢女的一耳一鉗,滿族才會有了一耳三鉗的規定。
另外,這耳環還能體現滿族女性的身份地位。如果是家境殷實富貴,那麼就會帶金、銀、翠、玉材質的耳飾,可要是尋常的滿族家庭,生于其中的女孩就只會帶銅圈材質的耳環。
當然也有滿族女子覺得這一耳三鉗太過繁瑣沉重,于是就想效仿漢女,可這樣的做法被乾隆帝得知后訓斥了一番,這位滿清皇帝還下了一道命令,「相沿至于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
因而,從女尸每個耳朵上都有著三個耳洞上就能知曉,她在生前是滿族女子,并非漢人。
而墓中的一塊牌位同樣也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是滿人,不是漢人。因為在這牌位上寫的都是滿文,對于不通滿語的考古學家而言,要弄清楚墓主人是誰的難度系數又上升了。
在經過滿語專家的翻譯后,他們才知道,原來這座古墓中長眠的是「墨爾根覺羅婦」。在清史的記載中,她還是一位誥命夫人。
在《甄嬛傳》中有過這樣一個片段,華妃因皇帝封了甄嬛的母親為誥命夫人,悶悶不樂了許久。
為什麼華妃會如此介意這個頭銜稱謂呢?因為這誥命夫人代表的是清代的官階。這「誥」代表的就是皇帝寫給臣子的文書,這就意味著誥命夫人是皇帝親封的。而且,這誥命夫人還能拿朝廷定時發放的俸祿,還有機會跟著丈夫一同出入皇室宮宴。
在封建王朝中,只有皇家才是天下的主人,其他人都是伺候的奴才。所以,能有機會參加宮宴,這對于官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恩榮,也代表著帝王對這家的恩典。
畢竟,不是每一個奴才都能夠與皇帝同處一室,享用這皇室宴會的。
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在女尸殘留下來的衣物上發現了豹子的紋飾。官服上能用豹子的是清朝的三品武將,所以,女尸在生前的社會地位還算是很高的。
可為什麼作為貴族的她,死相會如此猙獰呢?
考古學家給出的推測是,這名女子是在活著的時候下葬的,很可能是給丈夫陪葬的。能證明這種觀點的,還有在棺木內里的那幾道抓痕,可明明康熙皇帝已經廢除了人殉制度。
就在專家一籌莫展之際,他們準備從女尸身下的那灘不明液體入手,在經過檢測后得知這是人的胎盤。于是,一個沉睡了數百年的真相就浮出了水面。
這個女子很可能是在生產的時候體力不支而暈過去了。但由于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昏睡過去后的產婦就給人感覺是難產而死。所以,家人就將她裝進了棺材之中。
然而,女子卻在棺木中醒了過來,在黑暗中她開始抓撓著棺木,企圖讓外面的人覺察到。可是,古代入葬之時要吹奏哀樂的,這就掩蓋了女子掙扎的動靜。
就在拼命掙扎的過程中,體內的胎盤滑出了,就留下了這堆黑色液體。由于棺槨中的氧氣有限,所以,這個女子也因此而痛苦地死去。這就是為什麼她會大張著嘴巴,四肢蜷曲的緣故。
另外,尸身不腐并不是因為她的家人給她做了完善的防腐措施,而是因為在她下葬的地方有一個冰封的永凍層,在這樣的環境中,尸體就不因水汽所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