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末代皇帝溥儀因病離世,此時的他早已不是皇帝,只是一名普通公民,所以他的離開并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太大的反響,而有著晚清最美格格之稱的王敏彤,卻在聽聞溥儀死訊后,躲在房中崩潰大哭,他一聲不響地走了,她的夢也徹底破碎了,她終于可以死心,不再不顧體面地糾纏他了。
-1-
王敏彤,原名完顏童記,父親立賢是軍機大臣崇厚之孫,母親是乾隆皇帝五世的直系孫女。她是家中的長女,被稱為王大姑娘,生來就是美人胚子,在家中十分受寵。
憑借著王大姑娘顯赫的身世和出眾的外貌,完全可以找到一位如意郎君,過上衣食無憂的安穩生活,但她偏偏又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她對「愛新覺羅」有著深深的執念。
在王敏彤17歲時,家人為她定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愛新覺羅的宗室子弟。
但在成親前,王敏彤卻聽到了未婚夫包養戲子的風流韻事,這讓她實在是不堪忍受,決意悔婚,無論母親如何勸說,她都不為所動,甚至寧死也不嫁那個紈绔子弟。
最終家人也只能妥協,畢竟她在家中是父母的心頭肉,一直都是捧在手心里疼愛的,見她如此堅決,也舍不得讓她嫁過去整日爭風吃醋、受冷落。
-2-
就在她感情不順的時候,結識了京劇名伶孟小冬,那時候孟小冬與梅蘭芳分分合合,飽受情傷。感情失意的兩個人,盡管出身背景完全不同,卻一拍即合,成為了閨中密友。
王敏彤不顧自己貴族的身份,跟著孟小冬進出梨園,學習京劇,沉迷在戲曲里,過上了一段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的生活。
而母親卻一直在憂心女兒的婚事,尤其上次女兒悔婚的事,在貴族圈里都傳遍了,對女兒的聲譽有所影響,盡管上門求親的人也不少,但母女倆都對皇族「愛新覺羅」有著執念,所以普通的貴族也入不了她們的眼。
就這樣王敏彤的婚事又耽誤了幾年,直到溥儀為親弟溥杰物色妻子,母親覺得溥杰是皇帝的親弟,女兒嫁過去就是王妃了,覺得機不可失,何況皇后婉容還是王敏彤的表姐,是自己人。
果然溥儀從一些候選的貴族少女中,選中了外貌出眾的王敏彤做自己的弟媳, 母親高興地帶著女兒前往長春準備完婚。
卻沒想到日本人早已為溥杰安排了日本妻子,而此時的溥儀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又怎麼能違抗日本人的決定呢。王敏彤兩次與愛新覺羅結緣,兩次婚事都吹了,內心自然是十分失落。
這時溥儀接見了她們母女倆,王敏彤見到溥儀后,內心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盡管此時的偽滿洲國與昔日的紫禁城比起來相差甚遠,但是溥儀身上「愛新覺羅」氏的威儀和尊貴,舉手投足之間的王者風范,都讓王敏彤傾慕不已,可惜的是此時溥儀身邊已經有了表姐婉容,她也只能將這種傾慕之情藏于心底了。
正是一見溥儀誤終身,本就眼光高的王敏彤見過溥儀后,再也瞧不上世間其他男子了,所以一直孤身一人。
-3-
直到1959年,溥儀被特赦,釋放出獄,此時婉容也早已離開了人世,聽聞溥儀出獄的王敏彤,內心再次掀起了波瀾,她主動邀請溥儀來家中作客,此時的溥儀只是個普通人,席間跟她有說有笑,還夸贊她做得一手好菜。
本就癡心溥儀的王敏彤,卻以為溥儀對自己有好感,所以待自己如此親近,于是40多歲從未經歷過情感的她,對溥儀展開了狂熱的追求,似乎這些年積壓的全部情感都迸發了出來。
但此時的溥儀思想已經改變了,他對貴族、皇族這些都感到了厭倦,若是跟王敏彤在一起,難免生活里都是過去王公貴族的影子,他不想活在昔日的皇帝夢里,如今的他只想找個普通女人,踏踏實實地過好未來的生活。
後來,溥儀迎娶了有過兩段婚姻的李淑賢,而王敏彤卻因此傷心欲絕,她不明白為什麼溥儀寧愿娶有過兩段婚史的女人,也不愿意迎娶自己。她還特意去醫院做了檢查,證明自己仍是處子之身,這麼多年一直守身如玉。
在王敏彤心中,這是自己對溥儀愛情的忠貞,但卻成為了世人眼中的笑話,所有人都覺得她的愛太偏執、太瘋魔了,溥儀對她更是避恐不及,而她卻沉浸在自我付出的感動中,繼續苦苦糾纏,覺得溥儀早晚會接受她。
溥儀晚年病重,王敏彤天天去醫院照顧他、陪伴他,怎麼趕都不走。
溥儀終于忍無可忍,對她吼道:我不想見你,你給我滾出去!
此時,已經年過半百的王敏彤,像個小姑娘似的,滿心委屈地哭著跑出了醫院,從那以后她再也沒見過溥儀,直到她聽所溥儀去世的消息,她才如夢初醒,她的心碎了,夢也碎了,但她總算放下了對溥儀的癡念與糾纏。
後來溥儀的親弟向王敏彤提出了求婚,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曾經心心念念的「愛新覺羅「血統雖然高貴,但除了溥儀,世間再也沒有值得她動心的男子了。
王敏彤這一生都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哪怕自己孤獨終老,也不愿意委屈自己與不愛的人共度余生。在未來的30年,她獨自一人生活,直到2003年在養老院去世。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