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發現古代城市排水系統,管道布局精妙,現代專家看后慚愧不已
每年到了雨季,各地總會有些低洼區域受到強雨襲擊,造成洪水、內澇災害。甚至某個時間段,部分區域會出現百年、甚至是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這就十分考驗城市排水系統能否正常工作。
無獨有偶,上世紀80年代,河南周口淮陽區發現一處距今4600多年前古代遺址,該處遺址便是大名鼎鼎的平糧台古城遺址。考古人員從平糧台古城遺址里,發現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就包括「越王劍」。
除此之外,考古工作人員在平糧台古城遺址內,發現距今4200年前,古人采用的城市排水系統與下水管道,現代專家看過之后也是慚愧不已。
那麼,4000多年前古代城市排水系統到底有何精妙之處?古人制作的排水系統與下水管道,能否擋住特大暴雨與洪澇災害的侵襲呢?
分析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這處遺址的來龍去脈。1979年5月,周口市淮陽區大朱莊兩名村民,在自家田地里取土時,發現了一把類似長劍的東西,這把長劍就是鼎鼎大名「越王劍」,寶劍的主人是越王勾踐第四代孫,越王不光。
「越王劍」的發現,引起河南省文物部門高度重視。經過初步考察,文物部門認為這里是一處值得展開考古的地方。
1979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門派出專家還有工作人員,對此地進行發掘。截止到目前,平糧台古城遺址還未完全發掘結束,這處遺址中,當地文物部門一共發現4把「越王劍」,以及許多精美文物。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統,發掘并復原城內完整排水系統以及城墻排澇、城門通道、排水管道。
這套中國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統到底有何精妙之處?據工作人員介紹,最早發現的是平糧台南城門下一組陶排水管道,這組排水管道和溝渠位于南門門道路面之下。
古人先在門道底下挖一條城內高,城外低,且上寬下窄的溝渠,溝渠底部鋪設一條節節相套的陶排水管道。
與其它排水管道結合為一體,形成一個「倒品字」形狀組合,最后用黃土中自然形成的料礓石,將溝渠和排水管道填埋起來。經過實地考察,專家們一致認為,4000多年前平糧台古城遺址曾飽受洪水被澇災害,老祖宗便想出用城內鋪設排水系統以及陶排水管道的方法,徹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起初,古人發明這套排水系統有效果,可作用并不大。平糧台古城遺址古城內部分城墻遭到洪水沖毀,一些排水管道經過多次修復。
為徹底解決城內排水問題,古人開始重新架構城內排水系統布局。此前,城內排水管道是呈南北布局,經過調整后改為東西向,每家每戶房前坡腳下都設有排水管道,這些排水管道與城門還有城墻內總排水系統完全連在一起,通往城西側一條大水溝。
2006年,考古工作人員對平糧台古城進行新一輪發掘,工作人員又發現兩組陶排水管道。
它們縱向穿過城墻,每組排水管道都有一定坡度,城內高于城外。現代水利專家認為,雖然古人架設的這套排水系統,包括排水管道,整體布局不算特別成熟。但是古人已經想到把城內房屋墊高,排水管道的高度要高于城外。
這樣即使城市內部發生洪澇災害,也能利用排水系統把洪水源源不斷排出城外。再加上平糧台古城內的排水管道有一定的斜角坡度,更使得排水系統運轉流暢。
總的來說,平糧台古城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統,其構思精妙,排水管道節節相扣,分為好幾部分組成。
實際使用過程中,平糧台古城雖多次遭受過洪水內澇災害的影響,但是這并不能否認排水系統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在我國城市考古過程中,排水系統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
這種陶排水管道技術最早在平糧台古城出現,一直從商周引用到漢朝時期,甚至西漢的長安都城都可以看到類似于這種節節相扣陶制水管。
能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對城市排水系統進行規劃,以及對水資源管理,這份前瞻眼光,讓許多現代專家都慚愧不已。
由此也能證明,城市排水系統是統一規劃,由當時社會群體共同建設的公共性設施。有了排水系統,才能保障居民安居樂業,從而提高整體生產力,構建華夏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