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35歲的王得慶娶15歲的王儀貞為妾。僅過了2年,王得慶病逝,給王儀貞留下30萬大洋。但王儀貞卻要把錢都交給大太太的兒子,并說:「你得答應我一個要求。」
王儀貞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十四五歲的時候,更是長得亭亭玉立,美麗動人。
可惜她出生貧寒,父母都是農民。但她從小就渴望去學校讀書,只是家里太窮,沒有條件送她去上學。
有一次,王得慶外出游玩,忽然在人群中看見這個天生麗質的女子——王儀貞,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了。
雖然王得慶有錢有權,但他并沒有強取豪奪。為了表示誠意,他親自帶著聘禮,去王儀貞家提親。
王家雖然清貧,但得知王得慶大了女兒整整20歲,且已有妻室。父母也不想為了富貴,讓女兒給別人做小妾。
可耐不住王得慶鍥而不舍多次上門求親,并且每次都表現得有禮有節。
王家父母逐漸動搖,想想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王得慶或許是個不錯的歸宿,這才同意了這門婚事。
果然,王儀貞嫁過去之后,王得慶對她萬般寵愛,不管去哪兒都帶著她,兩個人整日地形影不離。
雖然王儀貞并不是很喜歡這個年紀很大的丈夫,但是她并沒有對王得慶心生不滿,反而是盡力陪伴他、照顧他,做一個妻子應該做的事情。
于是,王得慶更加寵愛她,甚至逐漸冷落了原配妻子。但王儀貞并沒有恃寵而驕,她很有分寸。
她多次勸告王得慶對大夫人好一點,畢竟這是他的結發妻子。每次老爺帶她出門,遇到好玩的新鮮事,她回來就和大夫人分享。每次老爺賞給她的東西,她都主動分給大夫人。
面對一個性格如此討喜的年輕人,大夫人打心里討厭不起來她,所以從不刁難她。
王儀貞的謙卑,也讓她在府里很受歡迎,府里人都把她當妹妹看待,大家之間也相處得非常融洽。
可以說,她和王得慶在一起日子,是開心幸福的。
然而好景不長,王得慶在一次戰爭中,不幸染上重病,最終離開人世。
在王得慶臨終前,曾立下遺囑:把30萬大洋的家產都留給王儀貞,希望她的后半輩子有所保障。
30萬大洋,足夠她后半輩子衣食無憂,她心里感謝丈夫的厚愛。但王儀貞沒有收下這筆錢,而是做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
她把這筆錢都留給了原配的兒子小王,并對他說:「我很高興來到王家,但這些錢不屬于我,我要讓他物歸原主。我只有一個要求——我才17歲,你們放我離開,送我去讀書。」
小王和自己的母親,打心眼里佩服王儀貞的做法,他們都支持王儀貞去讀書。
小王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知道一個女孩在外讀書不容易,如果沒有靠山會過得很艱難。在得知她要去衡陽女子學校念書后,小王就委托父親的好友謝文炳照顧她。
臨行前,小王還拿出其中的10萬大洋給王儀貞,并告訴她:「這錢你拿著,雖然你不要財產,但這是給你的生活保障,你可以安心讀書。
」
小王還把王儀貞的事情都告訴了謝文炳,謝文炳聽了以后,很欣賞王儀貞。為了方便照顧,他不僅認王儀貞為義女,還讓王儀貞住在自己家里。如此一來,也確實沒有人敢欺負她。
有一天,謝文炳的朋友何健,出差路過衡陽,便特意過來拜訪謝文炳,也因此認識了王儀貞。
在書本的熏陶下,王儀貞看起來比之前多了一番風韻,就像當年的王得慶一樣,何健也對她一見傾心。
在接下里的時間里,何健總是找理由往謝家跑,目的就是多見見王儀貞。在了解了王儀貞的情況后,他決定娶她回家。
為此,何健多次懇求好友謝文炳幫忙,希望他可以幫忙牽線搭橋。謝文炳見好友十分有誠意,耐不住軟磨硬泡,便答應助他一臂之力。
關鍵是謝文炳自己也覺得兩人年紀相仿,很是般配。
何健一表人才,前途無量,家中并無妻妾。
于是,他問了下王儀貞的意思。沒想到,王儀貞對何健也有好感。就這樣,在謝文炳的撮合下,何健終于得償所愿,抱得美人歸。
婚后兩人夫唱婦隨,生活幸福美滿,還生育了5個兒女。
王儀貞能走出原有的環境,這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
首先,王儀貞的美貌確實幫助了她,但紅顏易逝,她并沒有把美貌作為自己人生上升的階梯。
她的三觀很正,在嫁給王得慶的時候,她就是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角色。
其次,在得到30萬大洋的遺產時,王儀貞也沒有見錢眼開,而是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
也許她本來就不是一個貪財的人,也許她知道在時局動蕩的年代,一個女子揣著這麼多錢,肯定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她是一個聰明有主見的女子。
最后,她能遇見何健,也是因為她自身的優秀。
無論處于什麼環境,王儀貞都沒有自暴自棄。這樣,她才有機會遇到何健,收獲自己的幸福人生。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