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愛子郢靖王墓驚現怪象!封門墻涌出詭異氣體,出土鎮館之寶「元青花瓷瓶」
2024/03/25
2005年12月28日湖北鐘祥,一名考古隊員在艱難抽出了郢靖王墓金剛墻上的第一塊磚后,突然一股氣流從大墓內部迎面撲來,這讓他大為驚恐的迅速退避。
古人為了防止大墓被盜,往往會采取多種措施,傳說毒氣就是其中一種。那麼,剛才沖出的氣流會不會含有劇毒?
此時,面對未知的一切,這名隊員內心忐忑不已。
為了大家的安全,領隊院文清采取了氣體樣本進行了檢驗。很快結果出來了,這是水蒸氣,無毒!
在確認沒有了危險之后,金剛墻被迅速拆除,隨即兩扇鮮紅色石門出現在了人們面前。此時按奈不住好奇之心的考古隊員透過門縫爭先恐后地向里望去,然而他們卻看到了一幅奇異的景象。「里面云霧繚繞,給人陰森森的感覺,即使現場有很多人,甚至外圍還有武警持槍警戒,還是讓人不寒而栗」,多年后面對央視的采訪,院文清這樣大致描述道。
這霧氣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院文清感到無比疑惑。厚重的石門被推開了,隨著外界空氣的大量涌入,霧氣逐漸散去,院文清走了進去。好暖和!這是袁文清進入墓室后的第一感覺。墓外氣溫零度以下,墓室內足足有二十度。當他沉浸在舒適的溫度帶來的愜意時,突然他注意到了一個讓人頗感意外的情況:前室竟空蕩蕩的,眼界所及之處未看到任何隨葬品!
按照明朝厚葬的喪葬習俗,這完全不正常。對此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大墓被盜了。院文清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如果僅僅沒有隨葬品就判定被盜,屬于武斷,那麼前室東側地面上的一個跡象為被盜提供了證據。那里密密麻麻排列著一些深淺不一、大小不等的小坑,明顯這里曾擺滿了器物,現在器物被盜,空留痕跡。耗費了那麼大人物力財力,難道僅僅只是一座空墓嗎?
「隊長,你看那里」,一名隊員突然說道。院文清向這名隊員所指之處看去,在其中一個小坑里還立著一塊木頭,仔細觀看竟然是一個并沒有完全腐朽的人俑。正是這個細節讓院文清恍然大悟,這些坑中曾經安放著一個個木俑,由于600年歲月侵蝕,木俑早已腐朽不存,只留下位置印記。在一些漢墓中,即使過了兩千多年,木俑依然完好無損。可是郢靖王墓為什麼會僅僅只過了六百年,木俑就腐朽的蕩然無存了呢?
經過對墻壁的觀察,終于有了答案,墻壁上有幾處沁水線,證明在過去的600年里,大墓不止一次進過水。俗語道: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墓室經過反復的干濕變換,加速了器物的腐朽。這同時也解開了另一個謎團,大墓進水后,由于墓內氣溫過高,水汽蒸發。發后的水汽密閉在有限的空間里不得宣泄,這樣就形成了人們最初看到的霧氣。由于墓內外存在壓力差,打開封門磚時,蒸汽自然噴涌而出。
中室東西兩邊各有一個耳室,而耳內分別發現了三具殉人。殉人骨骼腐朽的僅余牙齒,從牙齒判斷,她們應該都是年齡不超過18歲的年輕女性。人殉作為一種制度,盛行于先秦時期,漢代以后,這種現象逐漸減少,唐宋之際消失,明代朱元璋又開啟了這個惡俗,到第六位皇帝明英宗臨終前才明確廢除,從此人殉制度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中室清理完畢,考古隊員終于來到了寄予厚望的后室,后室首先見到的是一個棺床,郢靖王和王妃的棺木塌落成了一片,早已分不清彼此。
在對兩具棺木進行清理時,除了他們隨身佩戴的飾物大多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關于郢靖王和王妃的遺骸,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塵。他們之間是一個生死相隨的凄婉愛情故事郢王朱棟,生于明洪武21年,是朱元璋第24個兒子,1405年11月2日,明成祖朱棣特將營國威襄公郭英之女冊為郢王妃1414年11月1日,郢王去世,終年27歲,成祖皇帝下詔賜謚曰靖,又稱郢靖王。
君埋泉下泥消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興都志》記載:郢靖王死后一個月,妃郭氏依然悲痛不已,想起往日情深種種,不忍獨生。于是對著鏡子,為自己畫了一幅畫,并交代身邊之人,等女兒長大后交給她們以識母容,不久后,便自盡而死。
郢靖王主墓室先后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100多件,有6件評為國家一級文物,而最讓人振奮的是兩件元青花瓷瓶。一個是放在王妃棺頭的四愛圖梅瓶,一個是放在郢靖王棺頭的龍紋瓶。這兩件器物具有元代青花的典型特征。
元青花瓷產于景德鎮,它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由于元青花傳世較少,故而十分珍貴,尤其那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成為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之所以叫四愛圖梅瓶,因為器物腹部分別畫著四個歷史文人逸事: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鶴,周敦頤愛蓮。 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花反映人物圖案的器物存世較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愛人物圖案的元青花梅瓶更為罕見。它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藝及人物圖案紋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