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史有二十四史記錄古代官方的事件。但正史之外還有野史。因為總有一些東西是不適合出現在正史中的,但是又應當被記錄下來。所以那些野史雖然不被官方認可,但是卻很豐富。比如李世民的稱帝之路就不適合被記錄在正史中。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隋之后的大一統王朝,「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可謂青史有名。隋朝末年隨父起兵,帶領群雄為大唐打下江山。
大唐建立之后,李世民的父親李淵稱帝,定都長安。一切看似很順利,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李世民戰功顯赫,深得民心,部下都很擁護他,朝堂之上為他說話的文官也不在少數。但李世民是李淵次子,只被封為秦王,太子是長子李建成。
李建成雖已貴為太子,但是面對德才兼備的弟弟,內心難免會不安。
李世民在帶兵攻打隋朝時多次展現出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而這些都是李建成望塵莫及的。生在帝王家,這樣的落差注定會有故事。自古以來,每一次王朝更迭都少不了流血,甚至兄弟鬩墻。公元626年,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二人聯合,排擠和陷害李世民,試圖從秦王手中收回兵權,以保東宮之位。
而李世民趁機發動兵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本想自保,但已被逼上了絕路。秦王帶領自己的部下血洗玄武門,砍下大哥李建成的頭顱,成為太子,而后登基稱帝。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明君,唐朝在他的統治下發展繁榮。李世民所創造的「貞觀之治」為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李世民年少從軍,不僅解救過隋煬帝,還在晉陽起兵之后一路高升,最后升至「二人之下」,即僅次于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在隋末四處征戰,結識了四方豪杰,諸如秦瓊、羅士信、尉遲恭等人,這些人也成為了他登上皇位的助力。
公元617年,隋朝已經分崩離析,天下群雄并起,李世民暗謀起義。李世民出生于李家別館,家境殷實。公元616年的時候,父親李淵已經是太原太守了。家境又好,又身為太守兒子的李世民不僅經常自降身份推舉人才,還出錢供養這些人,自然得到了這些人的擁護。
晉陽起兵是李世民鼓動父親的。
隋朝大勢已去,而反隋已是大勢所趨。李世民帶著起義軍先后攻打了西河和賈胡堡。最后起義軍抵達河東的時候,關中豪杰爭相投奔起義軍,可見李世民的名氣和威望。入關之后,李世民一路過關斬將,軍令嚴明,明察秋毫,收留多位英豪,賊酋何潘仁等人也前來投靠。不久之后李世民便平定大興城,公元618年,隋恭帝楊侑讓位于李淵,李世民被封為尚書令,加封為秦王。
歷史上的歷次朝代更迭,正史的記錄都很有限。而在大多數史書中對于「玄武門之變」的書寫,多是為李世民說話的。那麼玄武門之變到底因何而起呢?
公元626年,李淵61已經歲,秦王黨和太子黨相抗衡的局勢已經十分明顯。李淵原本答應過兒子李世民,平定天下之后便立他為太子。但是事成之后,一向以長子為重并且忌憚李世民的李淵卻猶豫了。他何嘗不害怕李世民擁兵自重呢?
由于秦王之位僅在皇帝和太子之下,并且出入寢宮時可以乘馬、攜帶刀具。秦王的寢宮與太子的東宮、皇帝寢宮之間沒有限制。而太子、秦王二人還有齊王元吉的命令與皇帝的詔敕并行,不分級別高低,執行部門無法判斷執行哪一個命令只能按照先后順序執行。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不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他們的部下,還有一個關鍵的人物,就是當時的太子洗馬——魏征。魏征是貞觀年間有名的重臣,也讓李世民頗為看重,他和李世民一起創造了「貞觀之治」
。但是魏征卻引導李建成收回兵權,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大唐成立之后,還有少數地方勢力沒有歸順,劉黑闥就是其中之一。魏征勸說太子,在劉黑闥的兵力被擊潰之后,親自率領大軍擊敗殘余勢力,以此獲得功名,這樣還可以趁機結交一些豪杰,就能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
李建成果然向皇帝領兵出征,但是李元吉卻勸說太子趁機除掉秦王。太子生性寬厚拒絕了元吉,李元吉便決定自己去刺殺秦王,又被太子制止。但後來李建成因為私自調用驍勇之士保衛東宮,被李淵發現,太子的圖謀之心終于出現了。
公元624年,太子私自將勇士送往長安的事情敗露,李淵將太子囚禁起來,找秦王來商議,事關太子希望秦王親自妥善處理,事成之后便立李世民為太子。此事之后,秦王再遇太子等人的密謀差點被廢黜。
秦王黨也勸說李世民誅殺太子和齊王,但是李世民一直猶疑不決。一直到公元626年的一天,天象突變,是權者更迭的前兆。太子與齊王密謀,趁出兵突厥之際,奪過秦王手中的兵力,并趁機刺殺秦王。這一切被人告訴了李世民,秦王黨再一次勸說李世民解決掉太子和齊王兩個威脅,這一次,秦王終于同意了。
秦王密奏的事情傳到了太子和齊王耳中,李建成準備率先發難,但東宮中衛隊早已倒向了秦王。李世民率尉遲恭、房玄齡等人如朝,并且在玄武門設下伏兵。待太子、齊王二人發現不對時已經為時已晚。太子和齊王的頭顱均被砍下,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勝利告終。
無論帶兵打仗還是治國理政,李世民的才能都毋庸置疑。但是,秦王的勝利是建立在有眼線的基礎之上的。如此看來,早已在宮中埋下自己人的秦王未必一直沒有二心。
但是秦王又是寬厚的,面對太子黨的密謀和齊王李元吉的調釁,忍無可忍才發動兵變。他并不想踩著親兄弟的血登上皇位,但是又不得已而為之。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