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中國封建時代最后一個女獨裁者。自辛酉政變以來,慈禧一直垂簾聽政,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執掌人。在她治下,雖然短暫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然而仍然無法扭轉中國積貧積弱的命運。到1900年,更是誤判局勢,導致八國聯軍侵華,幾乎將中國置于瓜分豆剖的命運。
由此,慈禧徹底成了歷史的丑角,而她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更是將她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那麼,慈禧為何會害慘中國?她到底有沒有治國能力呢?
根據史書記載,慈禧是一個頗有才能的人。根據《清史稿》記載,慈禧是個大才女,受過傳統教育,正所謂:
「年十六時,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
入宮后,慈禧因才學出眾,曾幫助咸豐皇帝批覽各省奏章,還時常能給皇帝提供頗有見地的建議。
除了正史以來,一些曾在慈禧身邊服侍過的人,也曾多次撰文,稱贊慈禧太后的才學。例如宮廷侍女德玲曾說,慈禧太后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比較有名的稗史或傳奇,可說的確是有幾分研究,為尋常人所不及。
在慈禧身邊的洋人女畫家卡爾曾說慈禧能夠寫詩文,正所謂:
「振筆疾書,洋洋千言不窮,斯真稀有之才……彼于古名家之詩文詞,能滔滔背誦,如數家珍。」
慈禧手跡:書法確實很爛
慈禧太后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也說,她對文史、繪畫都非常喜歡,據說6歲時就能流利地背誦《三字經》等文,「包括唐詩宋詞,都能用滿漢雙文背誦。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近日,學者們在故宮檔案館中發現了慈禧的一封親筆密諭。密諭寫于1861年辛酉政變之前。在這個密旨中,慈禧暗中與恭親王奕訢取得聯系,準備廢掉輔政大臣肅順。
在短短237個字中,錯字竟達12個,字體歪歪扭扭,看不出有任何書法功底,與世間所傳慈禧太后御筆書法大字比,更有天壤之別。除此之外,密旨的文筆也非常不通順。例如慈禧曾在文中寫道:
「進成(城)后,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當)否,求兄弟著議」。
在這23個字中,就有4個錯字。很顯然,慈禧的真實水平幾乎等同于半文盲,并不像史書中說得那麼有才華。而慈禧傳世的文字、書法以及繪畫作品,多為他人捉刀以及潤色。即使過了40年,慈禧書法有所長進,但是仍為初學者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慈禧在政治上確實有天賦,在勾心斗角、維持權力平衡方面,她可謂是無師自通的行家里手。但論治國、治軍,慈禧卻是一竅不通,原因無他,文化水平太低。在古代封建社會,慈禧尚可效仿古代賢后,通過穩定政權而無為而治,說不準還能做個「女中堯舜」;但是在風云變幻的近代,她的那點水平,不僅不足以帶著一個大國前進,甚至還會給國家拖后腿,其典型案例就是庚子事變。
眾所周知,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前,慈禧太后曾引「刀槍不入」
的義和團做依仗。對于義和團的鬼話,貌似精明的慈禧竟深信不疑。在御前會議上,曾有大臣質疑團民刀槍不入的神話,大臣說:「臣曾微服往東交民巷,見匪中槍而死者伏尸遍地,并不能避槍炮,窮不足恃」。
然而慈禧卻反駁道:
「此系土匪,絕非團民;若系團民,絕不系中槍炮!」
慈禧之所以會相信義和團的鬼話,完全是因為她文化水平低劣,見識短淺。稍微讀過書的人,都不會信他們的無恥讕言。
由于深信義和團,導致大清朝一敗涂地,差點被列強瓜分。而中國之所以落得如此田地,愚昧無知的慈禧必須要負主要責任。
對于慈禧的無知,中興名臣曾國藩曾早有領教。1868年,曾國藩與慈禧太后第一次面談,他原本以為,這位女獨裁者會就治國、外交等重大問題與他展開深入交流。
然而慈禧太后一開口,問得卻都是家常,比如「你做官幾年?」「曾國荃是你兄弟?」「你兄弟幾個人?」對此,曾國藩失望地評價道:「太后才地平常,無一要語。」實際也就是說,慈禧水平太差,說話不著邊際。
因此,著名學者張宏杰曾說:
「慈禧不具備領導國家進行現代化轉型的知識和能力,她是一個有權術無見識的人。她確實精通統治術,對人性的卑劣有充分的認識,可是她沒有成型的治國理念,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在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的晚清,慈禧做不了一個政治家,只能當個政客,所以才把中國帶進了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