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陳松年:晚年陳獨秀最大依靠,冒險帶父親棺木回鄉,三次為父立碑
2024/04/16

1942年5月25日黃昏,年32歲的陳松年和繼母潘蘭珍等,被父親陳獨秀叫到了床邊。陳獨秀本有嚴重的高血壓病,加上十多天前因食蠶豆花泡水中毒,他此時已臥床半月,他的身體已經如風中的枯木。

自知時日無多的陳獨秀是想趁著自己還清醒,早點把遺囑交代了。

這是父親重病以來第一次正式將他們都叫到床邊,所以,陳松年知道:父親這是要和他們話別了。那天的陳松年心里難受極了,但當著父親的面,他想盡量表現得輕松一些。

父親老了,也比以前更加瘦削了,因為太瘦的緣故,他下巴那稀疏的寸許山羊胡很打眼。因為體力不支,父親的雙眼時閉時睜,嘴唇微微翕動發出低微的聲音。此時的父親,已與他第一次見到的父親截然不同了。

陳松年一直記得自己和父親第一次見面的情景,第一次見父親那年是1933年,他已23歲,此時他的兩個哥哥陳延年和陳喬年也已因革命而犧牲。

當時父親的境況也不好,他被國民黨關在南京監獄。記憶中第一次見到父親的陳松年看到獄中的父親心疼極了,他忍不住落下淚來。可父親卻呵斥他道:

「哭什麼哭,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哭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

那時候的父親,嗓門多大,中氣多麼足啊。也是那次被呵斥后,陳松年再也不敢當著父親的面掉眼淚了。

陳松年多想父親再呵斥他幾句啊,可那終究已經不可能了,此時的父親連呼吸都有些困難了。陳松年知道,父親的離去,就是這幾日的事。想到這兒,他的喉嚨又有些發緊了。

就在這時,陳獨秀的眼光落到了他的臉上,他似乎想努力記住兒子的樣子,他也似乎在他臉上找尋已犧牲的延年和喬年的影子。

陳延年與陳喬年

良久后,陳獨秀才將目光從陳松年臉上移開看向他的第三任妻子潘蘭珍,這個女子是他的最后一個女人,她的年歲和三子陳松年相當。

這十二年來,她一直陪伴著窮困潦倒、疾病纏身的他。

陳松年察覺道,父親看向繼母時眼里滿是憂郁,盯著繼母的圓臉看了片刻后,他突然猛地伸出青筋暴突的干枯的手,用力握住了她的手。陳松年聽到父親在艱難地對著繼母吐字:

「蘭珍,……我死,死后,你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務必自立,記住,自主,自立……」

繼母聽到這兒后已經淚如雨下,她撫摸著陳獨秀的額頭喊了一聲「先生!」后,便已泣不成聲。

陳獨秀與潘蘭珍

正是在這天,陳獨秀斷斷續續對兒子交代了后事:

「以后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帶回去」。

陳松年含淚點頭應允后,陳獨秀才如松了一口氣般地閉眼休息了。當日,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

「我的《小學》、《小學》,我只注到‘拋’字 呵, 可我,就要拋、拋它而去了.

.....」

陳松年知道,父親這話里的《小學》是他編著的最后一本書《小學識字課本》一書,這本書是他一生文學事業的最后篇章。可惜,這本書還未及出版,他便不行了。

自那天后,陳獨秀的身體每況愈下,此后,他一直不斷昏迷、囈語,囈語、昏迷......

5月27日,陳獨秀終于永遠地閉上了雙眼,離世這年,他享年63歲。

陳獨秀客死之地石墻院大門

父親死后,作為唯一留在父親身邊的子女,他自然要設法張羅后事。這是他第五次料理至親后事,這些年里,他先后送走了大哥、二哥、姐姐、母親、祖母。每一次送別,對他而言都是鉆心的痛。

偏偏,負責送別他們的,恰是最重親情的他。

陳松年與兄弟姐們不一樣,他還未出生時,父親和母親高大眾(又名高曉嵐)便分開了。

哥哥姐姐們都曾經享受過真正的家庭生活,可他一出生,家便是殘缺的。越是如此,他越渴望一家數口團聚的畫面,可造化弄人,他最想要的「團聚」,卻隨著他慢慢長大,變成了一個永遠的夢。

這幾十年里,他眼見著哥哥姐姐、母親、祖母離他而去,好容易才團聚的父親如今也離他而去了。

若非重家庭情感,此時,他又怎會帶著一家幾口生活在江津這個地方呢。幾年前,父親出獄后將經武漢入川,欣喜不已的他便義無反顧帶著祖母和一歲多的女兒離家來到了江津。

當時,聽到他要來后,父親高興極了,父親還專程為此寫了一封家書,家書里,他特地叮囑兒子道:「在宜昌換船時,我必登岸接你們。你們有船便行,千萬不必在宜昌候我……道重慶下船登岸到客寓,你們都必須坐轎,萬萬不省此小費……」

這封家書里的父親,與他印象里的父親很有些不同,他竟如此事無巨細地詳細囑托,而且還讓他們坐轎,這滿滿關愛讓他感動了很久。

前來與父親團聚前,陳松年就做好了要替父親盡孝的準備,哥哥姐姐們沒做的,他要替他們做到。

所以,到江津后,他和妻子總是從教書所得的微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接濟父親。為了讓父親安心,平日里,他總叮囑妻子和子女一定要對繼母好。

因為有他的囑托,他的妻子、孩子都對繼母潘蘭珍很尊重,妻子和他一樣管潘蘭珍叫「娘」,而孩子們則管她叫「二奶奶」。看到這般景象,陳獨秀當然是高興不已了。

可好景終究不長,到江津沒多久,信佛吃齋的祖母便因病離世了,如今,父親又撒手人寰……

陳獨秀

淚眼看向父親的遺容時,陳松年突然覺出一種被命運捉弄的悲涼感來,到了現在,他已經什麼都不指望了,如今他唯一所想只有一件事:盡早達成父親的遺愿,將他和祖母的棺木送回老家安慶。

一想到棺木,陳松年便皺起了眉頭,如今,陳家已經拿不出一分錢了,他上哪兒給父親找一副像樣的棺木呢?

陳松年已經不是第一次為辦后事犯愁了,昔日為哥哥陳延年和陳喬年收尸時,他和姐姐就面對了無數的「難」,因國民黨不允許他們收尸,他們還要一面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一面和國民黨對抗。

陳松年永遠忘不了他看到二哥倒在血泊里的情景,誰能忍受看到至親慘死眼前的痛苦,正是那次以后,姐姐因受刺激太大吐血而亡,而他也在之后抑郁了很長時間。

好在,相比以往料理哥哥們后事時候,這一次,他面臨的情況要簡單得多。

人都說「天無絕人之路」, 父親去世當日,江津名紳鄧蟾秋 、鄧燮康叔侄及同鄉、同學、朋友在了解情況后對陳家進行了捐助,陳松年于是用這些款項為父親置辦了四川香楠木棺材。

父親入殮時,陳松年沒有落淚,他只覺得自己終于松了一口氣。當看到父親面容安詳地躺在楠木棺材里時,他的淚才如雨滴一般地順著臉頰落下。

因為此時中國還在戰亂中,陳松年只得將父親的靈柩 臨時厝于西門外鄧燮康園地(此地后修復為衣冠冢 )。這個墓地位于康莊,它背靠青山、面臨長江。

父親的墓前有一個墓碑,墓碑上是其生前好友歐陽竟吾寫的「獨秀先生之墓」六個字。

墓碑被立好的當日,陳松年便「撲通」一聲跪倒在了墓碑旁,他含淚道:「你先在這待著,等時候到了,我一定帶你回家!」說完后,他便雙手撐地磕了三個響頭。

《新青年》與陳獨秀題字

此后的每一天里,陳松年都在時刻關注著政局,他在等著那個曾承諾父親的「合適時候」。

1947年2月,陳獨秀離世五年后,陳松年在前后思量無數次后確定:「此時,便是帶祖母、父親棺木回老家的‘合適時候’」。

為了這次行動,陳松年已經攢下一些錢了,他和全家省吃儉用幾年,就只為這次能順利將祖母、父親棺木運送回鄉。這件事,是陳松年一定會做的,這不僅是讓祖母、父親「落葉歸根」

,也是為了讓父親、母親團聚。

打小時候起,他便知道母親高大眾有多盼望父親回來。他知道,她越是怨他,心里便也越想他。

兒時,他曾為了逗母親開心對她說:「媽媽,將來,我一定把父親拿回來。」母親聽到這話后,一邊抹淚一邊好笑地道:「就你曉得逗我,他那麼大的人,是你說‘拿’就‘拿’得回來的?」聽到母親這話后,陳松年才知道自己用錯了詞。于是,他便也跟著「嘻嘻」笑了起來。

陳松年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會將父親帶到母親身邊,而這一次,他終于確信:沒有人,能再把父親從母親身邊帶走。

花大價錢雇了一只浙江幫船后,陳松年便帶著祖母和父親的靈柩啟程回安慶了。

陳獨秀舊居

一路上,陳松年一直都非常小心,此時抗日戰爭雖然已經結束,可國內的政治局勢依舊非常復雜。

所以,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他特地在父親棺木上刻下了「陳乾生」三字。這個名字,是父親的原名,是他參加科舉時用的名字,知道這個名字的人并不多。所以,在他看來,這個名字很安全。

但即便所有細節他都已考慮到,一路上,他依舊非常小心,直到棺木抵達安徽安慶境內時,他才終于松了一口氣。

陳松年極其仔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曾經吃過虧。

早在28歲那年,成為陳家頂梁柱的他,曾為保護陳家祖產找船將家里的值錢傢俱搬到了鄉下。可這些東西最后還是被日本人發現了,這次過后,陳家的家底便全部被掏空了。

陳松年後來每每想起此事都懊悔不已,他總覺得:若自己再仔細一些,藏東西時多周密一些,那些東西或許就不會被日本人發現了。

任何時候,謹慎總是好的,這次的行動,所有細節,陳松年都仔仔細細考量過無數次,為的就是確保萬無一失。

出發前,陳松年就已為父親張羅好了墓地,墓地位于:安慶北門葉家沖,這個地方離獨秀山很近,他總覺得:這一定是父親最中意的墓地所在。

獨秀山

原本,陳松年準備將父親墓地的墓碑也一并運送回老家,可因為墓碑太笨重,加上墓碑上的字太打眼,他最終選擇將墓碑留在了江津。

父親下葬時幾乎是靜悄悄進行的,為了安全起見,墓碑上刻的是「先考陳公乾生之墓」八個字。陳松年還將母親高大眾與父親合葬在了一處。兩人合于一冢時,陳松年的心里涌出了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他有一種替母親完成夙愿的滿足感: 母親生不能與丈夫同寢,死卻能和父親合冢,她該安心了。

當日,父親入土為安后,陳松年在墓地待了很久,只有陳松年自己知道,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和父親母親同在一起。這樣的日子,他曾期盼了無數次,如今,一切成真時,他卻已與父母陰陽兩隔。

弗洛伊德說,人這輩子的所有努力,都只為彌補八歲以前的缺失。

陳松年童年缺的是完整的家,往后余生里,他所做的事,幾乎也全在為這個「完整的家」努力。他離家去江津與父親團聚,他為父母建合葬墓,他為努力操持小家而放棄升遷,這種種,全是他為「完整的家」努力的結果。

陳松年大哥二哥與同學合影

相比心懷國家和百姓的父親、哥哥們,他所思所想,僅僅是一個小家,在世人眼里,他或許不那麼偉大,但相比之下,他也和其他陳家人一樣可愛,因為他的所思所想本質上和父兄一樣:都是出于愛!

父母合葬那天,他在墓地和父母聊了很久,只是,沒人知道他說了什麼。

此后,為了保護父母的墓地,每次前來看望父母時,陳松年都是一個人悄悄地來悄悄地去。陳松年比以往更加忙碌了,他的孩子越來越多,負擔也越來越重。

為了供孩子們讀書,陳松年夫婦非常拼命,陳松年一人做了幾份工,他有時去窯廠抬土,有時又去鐵路上修路,回到家他還經常糊火柴盒賺零錢。

過度的勞累拖垮了陳松年夫婦的身體,沒幾年,陳松年妻子便因病辭世了。

陳松年妻子竇珩光與子女合影,依次為陳長瑋(左上)、長玙(右上)、長 琦(左下)和長璞(右下)

「中年喪妻」是人生的三大悲劇之一,悲劇面前,陳松年只得打起精神繼續前行。他知道,身為陳獨秀的后人,他必須把子女供出去,他經常說「陳家的后人,怎麼能沒文化呢!」

為了讓陳家三女一子都不輟學,陳松年竟咬牙把房子也變賣了。

變賣房子后的陳松年一家,日子自然也更加難過了。好在,陳家境況終在1953年得到了改善。

這一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慶。在談及陳獨秀時,他關切地問:「他的后代生活得如何?」隨后,工作人員匯報了陳松年的境況。得知陳松年生活異常清苦后,毛主席陷入了沉思,想了想后,他說:

「生活困難,地方政府要給出一定的補助,他們是烈士的后代,要以烈士的標準來對待。」

在[毛.澤.東]主席的特批下, 當地政府給予陳松年每個月30元的補助,他還被安排工作。這樣一來,他和孩子們的生活,總算有了著落了。

陳松年

也正是在這之后不久,陳松年意外得知:哥哥陳喬年的遺腹女陳鴻還在世。這個消息讓他興奮得幾個晚上都沒睡著,為了找到這個侄女,他開始不斷向組織寫信和口頭反映。

為了找尋侄女,陳松年還動員自己的孩子們也幫著找人。在他的努力下,他竟先后找到了5個「陳鴻」,可遺憾的是,她們的經歷都和真實的陳鴻對不上號。但即便如此,陳松年也依舊未放棄尋找陳鴻。

在陳松年忙著找侄女的當口,他的幾個孩子都成才了。他的長子陳長琦讀到了博士,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教授,并一直致力于國家科研。

他的長女陳長瑋大學畢業后,成了一名鋼鐵領域的工程師。成績優異的二女兒陳長玙畢業后,在軍工廠做高級工程師。最小的女兒陳長璞,則選擇了留在安慶市文物管理局工作。陳長璞最喜歡聽祖輩故事,所以只要得空,她便會纏著父親講爺爺奶奶的故事。

陳松年長子陳長琦與小女陳長璞

陳松年越老便越思念父母和兄弟姐妹,可因為政局的關系,為了保護父親墓地,有幾十年時間里,他竟一直不敢前往父母墓地祭拜。

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一切都恢復如初了,陳松年才帶著孩子們前去掃墓。

時隔30年后,父母墓地已經完全被荒草覆蓋,墓碑也已無影無蹤。經多方詢訪后,他們才終于找到了當年抬靈柩的老農,并確定了墓址。

1979年,一心想重修父母墓地的陳松年終于如愿了:他在有關部門的資助下,以延年、喬年、松年、鶴年四子的名義重修了墓地。

最讓陳松年高興的是,這一次,父親墓碑上終于可以刻「陳獨秀」的真名了,此時陳獨秀墓碑上的字被改成了:「陳公仲甫字獨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

陳獨秀墓地

1982年,安慶市政府對陳獨秀墓進行了重修,重修后墓冢坐北朝南,四周用白石條砌了石欄,石欄外圍還修了一條防山水的土溝。此時的陳獨秀墓再次被重新立了墓碑,墓碑上的字是:陳獨秀之墓,墓碑背面是他的生卒年月。

到此時,陳松年便也知道了:父親的墓,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家墳了。這之后不久,如陳松年所料,之前強加在父親身上的一些罪名被一一否定。

也是從那時起,陳松年臉上的笑容也比以往更多,只要得空,他便拄著拐杖去父母墓前陪他們說話。

陳松年每次來父母墓地,他總似有說不完的話。

他經常將陳家后人的事絮叨給父母,他也總不忘將新時代講給他們聽。有時,他還會前往哥哥們的墓地把新時代的事,講給他們聽,一旦找尋侄女的事有了眉目,他也會親口講給哥哥們聽。

左二為陳松年

陳松年的家不論搬去哪里,他家的墻上總掛著父親和母親的照片,父親的照片,他選的是一張上世紀20年代的,那是父親人生的高光時刻。而母親的照片,他則選擇了一張她生前最喜歡的,聽母親說,那張照片攝于她和父親感情最好的時候。

1990年,80歲的陳松年因病離世。走時,他的臉上掛著微笑,兒女們都說:「父親雖然病著,卻走得很安詳」。

陳松年去世四年后,陳喬年女兒陳鴻被找到。此后,陳鴻一直與陳松年子女保持密切往來。

陳鴻與陳家后人合影

陳松年去世八年后,陳獨秀墓再次被進行了全面修繕。

如今,昔日陳獨秀的下葬地被開辟成了獨秀園,陳松年無數次走過的那條通往墓地的路,被修成了整齊的水泥路。而他父親墓前的碑上刻著的則是:陳獨秀先生之墓……

清朝10大高層建筑:大雁塔第六,雷峰塔第三,第一名出乎意料
2024/04/24
太罕見了!1985年「老成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4
太罕見了!1918年「老杭州」,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3
1979年,一個美國老奶奶進入中國,悄悄拍了15張照片
2024/04/23
不被歷史承認的清朝皇帝:15歲登基,在位僅3天,活到了1942年
2024/04/03
清朝一尼姑還俗,嫁給大自己22歲的丈夫,生的兒子家喻戶曉
2024/04/02
古代讓人頭痛的「匈奴」,是今天的哪個民族?讓人感到意外
2024/04/02
中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5個人,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誰嗎?
2024/03/27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兩者一字之差卻差別很大,別分不清
2024/03/19
皇帝為侮辱宰相,將50歲乳母嫁給他,成親當晚他卻興奮不已謝皇上
2024/03/16
她本是大臣的妻子,為當皇后勾引13歲皇帝,美夢成真后滅丈夫全族
2024/03/14
她19歲嫁66歲乾隆,牌子被翻爛卻沒生下皇嗣,如今唯一的畫像成珍寶
2024/03/13
古墓出土40把似沖鋒槍的武器,距今1700年,專家:果然是他
2024/03/13
古代太監是如何上廁所的?不能蹲也不能站,解決方法令人心酸
2024/03/13
626年,李建成被殺留下五個兒子,尉遲恭問該如何處置?李世民:「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2024/03/12
她15歲嫁55歲皇帝,牌子翻爛,生下四個子女,后代出了兩位皇帝
2024/03/12
清朝最慘的公主,被駙馬過度寵愛而死,康熙知道后逼駙馬去陪葬
2024/03/07
秦皇陵地宮入口終于找到,專家:一棵寒冬開花的石榴樹道破天機
2024/03/07
李斯擁立胡亥為帝后,趙高僅用一句話,就滅了李斯三族 臨終留下成語:「黃犬之嘆」
2024/03/06
公元226年,曹丕駕崩,兒子曹叡一繼位就重新啟用了被貶為庶民的曹洪
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