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這麼一件奇葩事嗎?
曾經一個妃子因為來了一次「大姨媽」,竟然陰差陽錯,讓一個王朝多延續了200年的國祚!
這麼神奇的事情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嗎?
究竟是哪個妃子有這麼大能耐呢?
其實這件事在《史記》中還真的有記載:「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不愿進,而侍者唐兒使夜進......」
據說這是漢景帝劉啟因為一次醉酒發生的事。
當時的劉啟還沒有繼承大統,只是個太子,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有后宮佳麗三千人,在一次宴席上劉啟喝得酩酊大醉,于是就想召自己的姬妾——程姬侍寢。
當時的程姬并不是很受寵,按理來說太子召她侍寢是個好事,但是此時程姬卻非常為難,只因為她當時恰好來月事。
如果拒絕了太子,失去了一次機會不說,更重要的是她怕惹太子不快從而失寵,于是機智的程姬就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她讓自己身邊的侍女唐兒裝扮一番,假扮成她的樣子去侍寢了,當時的劉啟因為喝得太多早已認不清人了,于是就稀里糊涂寵幸了唐兒。
事后程姬害怕劉啟知道真相后給自己治罪,于是就主動去坦白,劉啟也沒有說什麼,這件事就此作罷。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程姬之疾」的典故,后世很多女子就將難以說出口的月事稱之為「程姬之疾」,甚至程姬還得到了很多妃子的效仿。
不過離奇的是,當時這個「李代桃僵」的計謀并沒有結束,反而陰差陽錯,成了改變歷史的開端。
僅僅一次侍寢,唐兒竟然一下懷了身孕,其實這件事讓劉啟非常惱火,雖然后宮多一個女人也不多,但是唐兒身份低微,按理來說是沒有資格服侍的。
但是奈何她懷了孩子,于是在程姬的轉圜下,劉啟就不情不愿將她收為了侍妾,等到劉啟登基以后,唐兒也被封為了「唐姬」。
更加好巧不巧的是,不久后唐姬誕下竟然誕下一位皇子,也就是後來的長沙王劉發。
在后宮之中,雖然程姬多了一個爭寵的人,但是這對她來說并不是壞事,因為唐姬是自己人,如果她們兩人能聯盟,那麼在后宮爭斗中勝率自然更高一些。
不管是出于善良還是結盟,總之程姬對劉發視如己出,一直到程姬晚年時,還在竭力為劉發爭取利益。
不過劉啟并不是很看重這個兒子,原本他的母親就出身卑微,再加上程姬與唐姬本身都不是多麼受寵,于是導致劉啟也不被重視。
當時給劉發封王時,劉啟只是隨便給他扔了個貧窮又濕冷的地方,比很多藩王的管轄地都小不少。
劉發對這件事非常不滿,雖然他再不受寵也畢竟是皇子,于是為了多給自己爭取一些封地,他想出了一個機智的辦法。
有一回劉發回長安給劉啟賀壽,他懷著非常激動的心情獻了一支舞,但是行為舉止卻扭扭捏捏,連胳膊都舉不直。
眾人都嘲笑他笨拙,劉啟也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于是劉發回答道:「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
意思是說我的封地地方太狹窄了,根本回旋不開,這一語雙關的話并沒有讓劉啟生氣,他反而頓覺羞愧,覺得虧欠這個兒子的太多了。
于是當即就又給劉發劃了三個郡縣,劉發這才心滿意足地退場了。
那麼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長沙王劉發」,跟大漢的國祚有什麼關系呢?
誰能想到妃子因為一次「大姨媽」,竟然直接顛覆了一個朝代。
劉發在封地安穩終老,他在這里扎根、綿延子嗣,一直到後來劉發去世,他的后人繼續繁衍生息,不斷壯大,而劉發的五世孫中,出現了一個叫劉秀的人。
雖然他的祖上數代曾是王族,但是受到「推恩令」的影響,到了劉秀父親這一代已經成了一個小縣令。
所謂「推恩令」就是從列侯遞減,一代比一代官職低,實際上劉秀出生,以后最多也就當個衙役鄉紳了。
那時他們生活條件很差,劉秀就是出生在一個連光都沒有的破屋子里,直到他9歲那年父親去世,他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幾人都成了孤兒。
此時他們徹底成了普通的貧民,每天靠著種地為生,更重要的是,那時恰逢亂世,社會動蕩不安,他們還經歷了改朝換代。
當時西漢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昏聵,一直到西漢被葬送,王莽自立為帝建立了「新朝」,西漢算是徹底滅亡了。
王莽也不能說算是個昏君,只不過他推行的眾多改革都不切實際,再加上當時很多災害不斷,百姓日子難熬,最終天下大亂,很多人揭竿而起去起義,因而歷史才逐漸走上正軌。
劉秀因為9歲就成了孤兒,這使得他的為人非常謹慎、有魄力,在看準機會后,他開始計劃起兵。
劉秀聯合了很多親族與江湖豪杰,他們逐步占領新朝的地盤,慢慢地,很多別的起義隊伍都來追隨劉秀。
劉秀原本就精于騎射,在領兵作戰的過程中也異常勇猛,他率領幾千精銳獨自沖鋒陷陣,只他一人就能將十幾個敵軍斬于馬下。
原本新朝號稱百萬大軍,但是天下一亂,逃的逃散的散,剩下的兵力還因為遭遇大水不戰而潰,劉秀簡直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沒多久長安被攻入,王莽在混戰中喪生,新朝也宣告覆滅。
但是這并不是歷史的終點,雖然王莽S了,但是其他各大力量還在持觀望態度,劉秀隨后又帶兵逐一擊破,隨著他力量的壯大,追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劉秀是個很善于尋找時機的人,新朝滅亡以后,當時勢頭的最高兩支隊伍,分別是綠林軍與赤眉軍。
王莽倒台以后,原本團結合作的幾股勢力都開始蠢蠢欲動,誰都想將政權奪回手中,在這樣的狀況下,天下又開始了廝殺的命運。
最終綠林軍戰勝,劉秀的一個堂兄劉玄繼位,史稱「更始帝」。
這段歷史鮮為人知,劉玄入主長安,代替王莽成為新的天下至尊,那麼更始帝之后的歷史走向如何了呢?
劉秀又是如何延續了大漢200年國祚的呢?
這簡直是史上堪稱「最有價值」的大姨媽,竟然因此拯救了大漢王朝。
自從新莽以來,天下被戰火割據地四分五裂,更始帝雖然繼位了,但是他并沒有將天下統一起來。
相反綠林軍與赤眉軍的爭端并沒有完全結束,沒多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滅,兩方的爭端反而讓劉秀漁翁得利。
劉秀原本就是劉氏貴族,簡直一呼百應。
公元25年劉秀稱帝,作為西漢王朝的后裔,為了表達自己興復西漢的決心,就仍舊沿襲了「漢」的國號。
劉秀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歷史上的光武帝。
作為大漢王朝的后裔,他的骨子里依舊帶著一些熱血與堅毅,劉秀稱帝后開始掃平關中、平復隴西、攻略川蜀。
當時的百姓剛經歷戰亂,生活過得苦難不堪,于是他開始整頓吏治,為百姓免除了眾多的賦稅,還下令四處興建房屋農田,讓百姓得以生存。
他總結了當初西漢滅亡時的積弊,于是加強中央集權,削弱了很多大臣的權柄,對于吏治方面極其刻薄。
史料中曾經記載了這麼一段話:「天子勤吏治,俗頗苛刻」,這足以說明劉秀的治國方式勤奮又威嚴。
不僅如此,他平時還躬行節儉,提倡廉潔,更是大力選拔賢能且不問出處,有這樣一位好皇帝在,天下很難不安定。
誰能想到,人們經過了上百年的戰亂,從西漢末期到新朝結束,混亂不堪的天下就這樣走上了正軌。
劉秀從登基到平定天下,僅僅用了12年的時間。
整個東漢時期除了開國皇帝劉秀,剩余的皇帝基本沒什麼名氣,東漢一共有過14任皇帝,在歷史上停留195年的時間。
可惜的是後來多位幼帝靠宦官輔佐親政,因此導致朝廷日益混亂,東漢末年又開始爆發起義,多地割據勢力并起,最終又迎來了新的時代。
不過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劉秀以一己之力又將大漢延續了近200年的國祚 ,試想假如沒有劉秀,如今的歷史走向也許就是另一種可能性。
不得不說當初這個「程姬之疾」太妙了,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意外,將不會有劉發的出世,也就不會有他的后代繁衍。
那麼也就說明劉玄與劉秀兩人不會存在,也就沒有建立東漢一說,大漢就會在西漢滅亡以后戛然而止。
這堪稱是歷史上最離奇的「大姨媽」,竟然陰差陽錯改變了歷史。
那麼對于這個意外,你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