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9日,53歲溥儀被特赦后回到北京,頭一件事就去辦戶口。
那天,溥儀的五妹金韞馨安排丈夫萬嘉熙帶著哥哥去辦理戶口登記。
溥儀向接待他的吳靜深深深鞠了一躬后,將特赦令遞出去。
吳靜深很認真地接過特赦令,打量了溥儀很久,不禁感嘆,「原來是宣統皇帝呀!」
溥儀稱那都是以前的事兒,如今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之后的戶口登記雖然順利,但吳靜深的問題,讓溥儀尷尬地腳指頭都能摳出三室一廳來。
一、皇帝的戶口本
當時,在辦理戶口登記時,溥儀的落戶地址沒法落到他從小生長的家——紫禁城中,只好落在五妹所住的西城區前井胡同6號。
不過,紫禁城這個地址,著實嚇壞了吳靜深。
他先是照著特赦令,將「愛新覺羅·溥儀」一筆一劃寫在戶口頁上。
因為欄目眾多,吳靜深一項一項問,溥儀一項一項答。
問及職業,溥儀稱自己剛特赦回來,還沒有安排。于是,吳靜深便在職業一欄,寫上「無葉」。
問及學歷,溥儀說自己沒上過學念的是私塾,吳靜深隨即寫下「私書」。
問及婚姻狀況,溥儀先是語塞,反應過來后有些不好意思,輕聲說自己現在是一個人。
吳靜深不知如何填寫,又問,「是死了還是離了?」
溥儀尷尬回答,「離了!」
之后,吳靜深在婚姻欄寫上「失婚」。
不過,縱然尷尬,但溥儀很快就拿到了自己的戶口本,成了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擁有戶口本的皇帝。
為溥儀辦理戶口登記時,吳靜深不過26歲,加上又是給皇帝辦戶口難免有些緊張,這才寫錯了兩處。
如今,這個戶口本被保存在北京警察博物館中,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那麼,我們來看看溥儀的戶口本究竟長什麼樣子?
雖然縱然溥儀的戶口本就這麼一頁,不過幾十個字,那背后卻藏著很多的故事。
二、溥儀的文化程度
成為普通公民后,溥儀也成功入職北京植物園。
後來,據北京植物園的同事講,溥儀的中英文水平早就是博士級別,文物鑒賞水平更是無人能及。
可是,吳靜深為溥儀辦理戶口時寫的是「私塾(書)」,這個「私塾」,在當時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文化程度。
後來換發的戶口本上則先寫的高中,之后劃掉寫上了「國中」。
那麼,溥儀文化程度究竟如何?
1911年,也就是溥儀5歲時,隆裕太后安排陸潤癢、陳寶琛等名家給溥儀當老師,教他讀書。
後來,畢業于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莊士敦被帶入毓慶宮,教授溥儀英語、數學、地理世界史等知識。
如果說之前的老師們教溥儀漢文、滿文和帝王之術,那麼莊士敦除了教授溥儀知識,還教他如何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像父親一樣關心他。
也因此,在溥儀16歲大婚時,特別加封莊士敦為一品頂戴,同時,滿語帝師伊克坦去世后,溥儀就宣布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
溥儀大婚兩年后被趕出紫禁城,莊士敦也回到英租界工作,離開了溥儀。
也就是說溥儀的學習生涯,是從5歲到18歲,按年紀和學習時間算,是高中水平,但因為沒有畢業證,說是高中又有些牽強,如今看來,當時這個「國中」學歷似乎也蠻合適。
只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溥儀的學歷與研究生無異,尤其是他的英文水平。
可是溥儀沒有畢業證,又有什麼辦法呢?
三、溥儀的婚姻狀況
當初登記戶口時,溥儀說自己前前后后有4個老婆,死的死,離的離。
那麼他的4個老婆都是誰呢?
1922年,16歲的溥儀大婚,迎娶皇后, 即16歲的婉容。
婉容出身名門,氣質優雅,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通曉英語,她的曾祖父長順是清朝三朝重臣,父親榮源是內務府大臣。
兩人起初感情尚可,但溥儀經常不理她,倆人既不同塌而眠,也不同桌就餐,久而久之,婉容的脾氣便越來越壞,後來又沾上了大煙,人生之路越走越悲慘。
後來,在長春偽滿皇宮,婉容與侍衛私通懷孕惹怒溥儀,被打入「冷宮」。之后日本戰敗,溥儀被蘇聯抓獲,婉容在逃亡路上毒癮發作身亡。
其實,當年和婉容同時嫁給溥儀的,還有一位妃子,那就是文繡,進宮后被封為「淑妃」,只是後來因為受不了婉容的排擠、溥儀的冷落,看穿一切后,與溥儀失婚,後來嫁給一普通農民,這農民晚年還感嘆「這一輩子太值了!」
以上就是溥儀的一后一妃,溥儀對他們皆沒什麼感情,也沒多少留戀,但1937年進「宮」的譚玉玲,卻成了他心里的白月光。
這譚玉玲溫柔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溥儀對她很是寵愛,只可惜兩人如膠似漆的日子只過了5年,譚玉玲便暴斃而亡,溥儀因此傷心不已。
譚玉玲死后,李玉琴進「宮」,只是她嫁給溥儀第三年,溥儀就被抓了,1957年她選擇與溥儀失婚,之后改嫁,一直活到了2001年。
這4個女人,後來就成了53歲溥儀口中的「死的死,離的離!」
四、溥儀的家庭出身
在溥儀的戶口本上,「家庭出身」那一欄赫然寫著58,起初我并不理解,後來查閱資料后才明白。
原來,「58」代表土司。
而土司通常是指少數民主世襲的首領。
仔細想想,溥儀身為滿清道光皇帝的曾孫,同治皇帝的「過繼兒子」,光緒皇帝的侄子兼「過繼兒子」,承襲了父輩的皇帝之位。
這樣的家庭出身,說是「土司」 倒也適合。
這樣看起來,溥儀特赦后所辦的戶口,區區30、40個字,卻是他前半生的縮寫。
溥儀曾說:他一生做過4次皇帝,頭一次是3歲繼承先人的皇位。之后是1917年張勛復辟,他做了3天的皇帝,接著1932年至1945年當偽滿洲國的皇帝,第四次就是1959年登記戶口成為公民,當上了「集體皇帝」。
可以說,登記戶口為他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1960年,他作為選民,穿著中山裝和同事們一起將選票投進票箱時,甚至激動地流下了淚水,為此他寫下那句「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頂富有的人!」
當上「集體皇帝」三年后,溥儀經人介紹認識了護士李淑賢,倆人于1962年五一勞動節前一天結婚,婚后相濡以沫,直到溥儀去世。
李淑賢曾說,溥儀當過皇帝,而我卻是個普通護士,然而,我們真誠相愛,人們都知道溥儀對我很好。
的確,誰也沒想到,這位末代皇帝,曾經坐擁天下,晚年卻和一名結過兩次婚的普通護士度過了余生。
五、43萬字記錄88%坎坷前半生
有人說溥儀用43萬字詳細記錄了他的前半生,也就是那本《我的前半生》,只不過那濃墨重彩的坎坷前半生,其實是他88%的人生,因為他的后半生只有7年。
而那張薄薄的戶口頁,30、40字的記錄,既濃縮了他的前半生,也承接了他的后半生。
在那張戶口頁之后,他開始作為「溥儀」這個人活著了。
時代是一粒微塵,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即便是皇帝亦如此。
當初沒有選擇能力時,他被迫接受了別人的選擇,被卷進洪流中不能自拔,擁有選擇能力的時候,他卻在自己的動搖、別人的裹挾下,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永遠地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也有人說,他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而已。
可是,倘若他當初沒有動搖,勇敢與列強抗爭,那麼一切就會不一樣。
其實,任何時候,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身份,在「小家之利」與家國大義相沖突時,請一定要記得,「有國才有家」。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